第07版:宗教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制度体系
泰山佛教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第五届福德论坛——京津冀伊斯兰教界 “与党同心同行一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佛学院毕业学僧参访团 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我国佛教制度变迁中汲取智慧
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制度体系

□ 陈长松
立于江西奉新百丈寺的石刻,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天下清规”,以赞叹《百丈清规》适于天下丛林。 百丈寺供图

  

  6月9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江西九江市举办丛林清规与当代佛教制度建设座谈会。会议上,佛教界法师代表、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佛教清规演变历史,总结佛教制度建设经验,聚焦当代佛教思想体系建设,深化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课题研究,形成了诸多共识。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近年来,中国佛教协会把推进佛教中国化作为工作重点,做了不少工作。佛教界在坚持中国化方向上形成了广泛共识,在推进中国化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局良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上多下功夫。他指出,扎实做好佛教教规制度建设,要从我国佛教制度变迁中汲取智慧,组织力量对我国佛教中国化历史进行系统研究,提炼历史经验,汲取变革智慧,开展自我教育,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推动佛教中国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加强佛教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处理好国法与教规、守正与创新、单项制度与制度体系的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当代佛教教规制度更加成熟;要提高教规制度的执行力,强化教规制度意识,提高教规制度制定水平,破解自我监督难题,明确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和佛教组织管理职责。他强调,从我国佛教教规制度的变迁史可以看出,佛教中国化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推进佛教中国化,佛教界应当以先贤古德为榜样,主动担当历史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佛教界代表人士,作为我国佛教界的“关键少数”,要发挥好“头雁”作用。中国佛教协会已经制定和修订了一批教规制度,关键是要落实好、执行好。佛教界代表人士要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增强教规制度意识,带头维护教规制度权威,做教规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佛教教职人员自觉尊崇教规制度、严格执行教规制度、坚决维护教规制度。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在座谈会上发言指出,清规是依据戒律精神和原则建立的适应我国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的佛教制度,清规的制定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清规作为戒律的重要辅助与有力补充,作为中国佛教寺院传统的管理制度和僧众共住共修轨范,为推动佛教中国化、促进中国佛教健康传承,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规范引领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植根于我国传统社会的清规内容,有一些已经难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需要调整扬弃,需要发展改进,甚至需要创新变革。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去年在接见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时的讲话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当代佛教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推动佛教健康传承,要大力发扬“四种精神”,努力做好“四项工作”。他强调,为进一步加强当代佛教制度建设,佛教界要以自我革新的精神,认真梳理佛教制度建设中的短板弱项;要以客观理性的精神,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抓紧完善当代佛教内部管理规范体系;要以动真碰硬的精神,抓好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以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座谈会上,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局局长曹国庆在致辞中对丛林清规与江西佛教的殊胜因缘作了简要回顾,并对丛林清规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作了阐释。专家学者与法师围绕“丛林清规当前执行情况”“丛林清规与丛林精神”“当代寺院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丛林清规调适与当代佛教制度体系建设”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则悟认为,清规应时代需要而创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丛林规章制度。清规以戒律为基础,并进一步补充戒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新内容、新形式,与戒法相得益彰、互为表里,使丛林组织化、制度化,更加良性地发展。因此,有“清规出而丛林兴”的说法。当前,佛教寺院所承担的功能在不断变化,现代寺院的管理从总体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地寺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清规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至今仍发挥着作用。新时代,寺院的管理如何结合现实的社会需求,根据寺院的具体情况,进行因地因时的管理提升,是寺院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要紧扣佛教的核心价值,保持佛教自身的传统性,继承和发扬戒法清规的精神,维护僧团的稳定;另一方面,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契理契机,以此推动促进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纯闻指出,丛林制度和丛林清规自马祖百丈师徒创立以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僧伽组织形式,影响深远,绵延至今。这些不仅体现了佛弟子们追求解脱、证得无上菩提的本怀,也包含了佛教不断适应中国国情的调适和创新精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重”,更是将修行落实于生活,将佛法融入于日常,体现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积极作用。九江云居山所传承的祖规宗风与丛林修学体系,以及对四众弟子的接引方式与道场环境,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弘扬和丰富。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温金玉发言指出,在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制度的建置与沿革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佛教作为一种制度性宗教,无论是教团自身建设的需要,抑或是外部的要求,其在制度层面的设置对整个僧团乃至社会的伦理、行为发生着普遍的作用,可以说,制度建设是教团“内修外弘”的根本保证。制度护法安僧,保证了僧团修行理念的落实与践行;有助王化,平衡与维护着不同时代的政教格局。法久弊生,推陈出新是一种历史必然。今天中国佛教制度建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构建制度创新,就成为新时代佛教建设的主题。今天的佛教应如何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如何坚持自身内修外弘?我们希望从中国佛教制度发展脉络中,寻找出适应时代,契合人群、如法如律的度化之道。建立现代僧制,制定现代清规,高举“人间佛教”旗帜,因应时代之机,通力合作,创设一部新世纪的新清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指出,中国佛教协会颁布《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其“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提出了新时代中国佛教的“八大建设目标”。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佛教制度建设的中国化方向,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制度体系”。通过“修改完善本会制定的佛教界内部规章制度,使其符合新修改《宪法》、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提高佛教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水平,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制度体系。鼓励支持各地寺院在政策和法律法规范围内积极开展关于寺院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方式方面的探索,建立健全体现佛教戒律精神、继承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响应新时代对佛教教制建设新要求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寺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持续推动寺院管理的现代转型”。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制度建设,既是一个“体系性目标”,更是一个体系化任务,需要将佛教戒律的共同规范、寺院管理制度的组织规范、佛教优秀传统的时代阐释等一体统观,并作出能够有利于“推动寺院管理的现代转型”的当代建构。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