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 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陈建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要有深刻认识。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鲜明地高举中华民族的旗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938年6月,中共中央在《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马列主义的党。最后解放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是它的历史使命。”“中共过去的十七年即是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十七年。这个奋斗的基本目标,中共远在一九二二年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在1922年7月公布的中共二大宣言中,我们党针对中国的统一与和平,明确把“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在1935年底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我们党明确表示,政策调整的目的,首先是表明苏维埃自己不但是代表工人农民的,而且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中华民族的基本利益,在于中国的自由独立与统一,而这一基本利益,只有在苏维埃的坚决方针之下,才能取得,才能保持,才能彻底战胜反对这种利益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卖国贼。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把中华民族界定为包括“中华各民族”在内的“统一的力量”,这个统一的过程就是“共同抗日图存”的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凝聚。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此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八路军政治部编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新中国”的概念,并且为这个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清晰的规划:“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新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民族从此将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上述历史事实显示,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独立解放,实现了团结统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

  实践证明,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独立和各民族大团结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具体而言,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可以看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国家统一是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个 “新办法”,是我们党在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一项制度创新。这一独立探索和自主创新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更是中国特色,是对“大一统”下“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超越。几千年来,历代中央政权经略民族地区,大都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行有别于内地的治理体制,秦汉的属邦属国、唐代的羁縻州府、元明清的土司制度,莫不如此。这些制度正如毛泽东所说,是“老办法”,实质是“怀柔羁縻”,沿用到民国已“行不通”了。邓小平也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我们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新办法”,既保证了国家的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一体性的维护,又体现了对各民族多元性的尊重。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民族区域自治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帮助,更体现了对民族自治地方负担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重大责任的更高要求。

  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到“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在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社会合力。党中央如此重视民族工作,就是要更好地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

  民族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做好民族工作,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大胆使用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继续团结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做到政治上尊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发挥好他们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各级干部要多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交朋友,平时多走动、多沟通、多了解信息,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