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深学透 走心走实
唱草原 赞家乡
一次结亲 终生结缘
民族工作·动态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本报记者 安宁宁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理念和道德规范。

  国新办日前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相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新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对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关注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满族新城戏、蒙古族皮艺、藏棋、维吾尔族曲棍球、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壮族天琴艺术、布依族武术、瑶族祝著节、朝鲜族百种节等一批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列入名录,其中还包括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项目,如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赫哲族嫁令阔、独龙族民歌、门巴族萨玛民歌等。

  二是兼顾区域协调发展。14个目前尚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地级市(含直辖市区、县)推荐申报的18个项目列入名录,如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辽西太平鼓,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黄羊钱鞭、中卫古建筑彩绘和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重庆市奉节区的奉节木雕等。

  三是关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香港天后诞,澳门特别行政区申报的土生土语话剧、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和澳门土地信俗等5个项目全部列入名录。

  四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9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103个项目,如图什业图刺绣、松桃苗绣等项目列入名录,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一批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

  五是重视濒危项目的保护。桓仁盘炕技艺、宁河戏、霞尔巴贡等具有重要价值、亟待保护的项目列入名录。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传承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绵延不断的生动见证。”王晓峰说,在评审中,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将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三个“有利于”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也是非遗项目把握的正确导向,由此来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

  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共涉及3610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各方对传统医药项目的重视在不断提升,已建立起相对比较完整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体系

  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有传统医药类项目23项,涉及18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其中,少数民族医药项目有13项,涉及48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从申报地区或单位数量来看,传统医药类项目紧跟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民俗这三大类之后,这也体现出各方对传统医药项目的重视在不断提升。

  “在国家中医药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之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体系。”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说,传统医药类2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既包括了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中医养生等项目,还包括了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壮医药、侗医药、彝医药、傣医药、畲族医药、瑶族医药、回族医药、布依族医药、哈萨克族医药、维吾尔医药等少数民族的医药项目。

  王晨阳表示,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价值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传统医药类非遗贡献了千“方”百“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伯礼获得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国家中医药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做好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惠泽千万群众、惠及世界。”王晨阳说。

  加强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此次公布的325个项目覆盖了全国多个少数民族,包括湘西苗绣、佤族织锦、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谈。”王晨阳说,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将各民族优秀的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深厚情谊。

  事实上,很多少数民族的项目都已经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展成多民族融合、多民族共享的项目,更多地体现出了是地域性而不是单一民族的特性。“我们很难统计这里面有哪些项目是少数民族项目,虽然项目名称含有民族的名字。”王晨阳以壮族补粮敬老习俗为例进行了解释。

  壮族补粮敬老习俗,是壮族民众以大米为媒介举行的人生的仪礼。通过为老人填补粮食,为老人祈福延寿,体现中华民族敬老崇老的传统美德。多年来,这个项目不仅是壮族民众在传承,当地汉族、瑶族、侗族、毛南族等多个民族也共享着这个项目。

  “在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加快振兴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通过非遗保护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王晨阳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