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凉山州:用好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青海出台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办法
学好普通话,筑梦共前行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凉山州:用好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工作以来,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凉山州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探索出一条符合凉山州实际的创建之路,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凉山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用好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做好“三个结合”,讲好“三个故事”,办好“三件实事”。

  做好“三个结合”

  把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巩固提升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品牌效应,充分挖掘与党史相关的典型史料、感人故事等教育资源,重点围绕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凉山州特色党史、军史等专题展览。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有机结合。凉山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拥有3个国家级、49个省级、252个州级、719个县(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凉山州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推进创建工作融汇贯通。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创建成果。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充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节”等重要节点,利用民族团结宣传平台,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党带领凉山人民“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的光辉成就;大力宣传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讲好“三个故事”

  讲好“彝海结盟”这个民族团结故事。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留下了“彝海结盟”的佳话,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凉山州讲好“彝海结盟”故事,学习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等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崇德”。

  讲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跨千年”这个民主改革故事。1952年,凉山解放,1956年凉山州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实施办法》,凉山正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奴隶制度,解放奴隶,实现人民的人身自由和政治平等;废除奴隶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劳动人民的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为贫穷落后的凉山带来了新生,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凉山州讲好“一步跨千年”故事,宣传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的艰苦历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学史增信”。

  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跑步奔小康”这个脱贫攻坚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凉山时强调,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凉山州累计减贫105.2万人、20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凉山州讲好“跑步奔小康”故事,讴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情怀,赞颂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学史力行”。

  办好“三件实事”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基础。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民族工作,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保证各民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继续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加强对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防止发生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加强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树牢宗教工作法治思维,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开展爱国爱教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发挥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资金项目的补缺作用。立足民族工作部门职能,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管好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充分发挥其项目资金量小、实施快、安排灵活的优势,补短板、堵漏洞。积极培育少数民族聚居村镇特色优势产业,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特色村镇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凉山州民宗委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