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年来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不断深化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推动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 王广利
呼伦贝尔学院举办“写中华汉定,品千古智慧”汉字听写大赛。呼伦贝尔学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符号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各民族创造的、根植于中国文化、代表中国面貌、特色、价值且为中华民族所普遍认同的图形、符号及标识等。中华文化符号不仅能够凝聚民族共识和文化认同,而且能够通过跨文化传播展现中华民族形象。可以说,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在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意识地保护、传承、创新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使之既能连接传统,又能体现当代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符号是用各种象征符号将各民族连接在一起的多层级的完整系统,诸如神话传说、历史记忆、重要遗迹、语言、文字、民俗节日、英雄人物等,都是中华文化符号元素。笔者统计发现,网民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有100多项,其中最受认可的有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故宫、兵马俑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分析了中华文化符号的类型、认知情况、表现问题等。根据该报告,要打造、创新、凸显当代最能表达中华民族形象和情感的文化符号,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文化符号中,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理念融入中华文化符号中。要通过各类媒体广泛传播,提高现当代中华文化符号的影响力。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还需要挖掘近代以来在抗击侵略战争中、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在建设伟大祖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民族普遍认同的英雄人物事迹,展现中华民族勇敢、勤劳、智慧、团结、和睦、创新的良好形象。在新时代,要挖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事迹,满足中华民族新的集体情感和价值需求。如在抗震救灾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学研究中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普通劳动者、伟大科学家等。这些人物从群众中来、从各行各业中来,更容易被各族群众所认同。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新媒体、自媒体为交流提供了平台,成为传播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各类媒体,向国人宣传、向世界展示那些直观、感性、能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形象的文化符号,通过符号呈现、历史教育、仪式重复、节日重现、参观展览等形式,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符号的认知。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教育融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

  植入教材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无论是国家统编教材还是学校自编的乡土教材和特色教材,都要有意识地增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内容,丰富和扩充思政教育的内容。以课程等方式和渠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体系。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一方面肩负着向边疆民族地区输送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肩负着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责任,要高度重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教育。“各课守好一段渠,协力种好责任田”,使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入脑入心。

  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实践活动体系。各类学校都有系列的研习活动、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教育贯穿其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要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感悟和领会中华文化符号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使学生了解、认同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并将中华文化符号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育人体系。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还是校园媒体平台建设,都要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学校要与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使广大师生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不断融入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元素。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各民族对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认同,进而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呼伦贝尔学院党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