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彩活动 乐享暑假
西南民族大学与四川阿坝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这个夏天,成长在北京
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阳市民族班——
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本报记者 安宁宁

  不知不觉间,高中生昆秋阿克·阿合力江在辽宁省沈阳市求学已有两年。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生活环境,说话时偶尔还会“蹦”出一两句东北方言。有时,她会思念数千公里外的老家——新疆塔城。到沈阳之前,她几乎从未离开过那里。

  昆秋阿克·阿合力江目前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虽然是理科生,但她最喜欢语文课,“尤其是李白的诗”。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多新疆学生与她一样,逐步喜欢上了唐诗、宋词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主任康瑞霞说,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等的认同才能巩固。

  据康瑞霞介绍,受多种因素影响,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的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很难理解古诗词、文言文。为此,学校语文教师发挥自身特长,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如唱经典、写毛笔字、排演课本剧等。

  “老师搭台,学生唱戏。”今年6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编排了诗词情景剧《遇见》,以“百年芳华 赤子丹心——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为主题,分建党伟业、革命战争、改革开放、新时代四个部分,精心挑选了20多首诗词。近1个小时,配上宛转悠扬的旋律,学生不仅从朗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参演的大部分都是高一学生,舞台给了他们放飞自我的空间,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经典文化又浸润了青春的心灵。”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语文教师刘介民说。

  其实,这已经不是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第一次编排这样的活动了。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就编排了《为祖国而歌》革命诗词朗诵活动。节目在社会公开展演后,好评如潮。

  “我们希望学生能从参与类似的活动中提高语文成绩,但更希望学生由此打开文化视野,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内心发生转变,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刘介民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康瑞霞说,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具有重要意义。

  以文化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喜爱中华文化,提高作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辽宁省实验中学新疆部的这一做法,是沈阳市民族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缩影。

  2010年8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沈阳市开始承办民族班。如今,各学校探索形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等一批有益经验: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以“胸怀祖国,心系家乡,做一名爱党爱国的民族班学生”为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等,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积极开展“手牵手·共成长”文体名家走进民族班行动,武术、舞蹈、京剧、剪纸等课程,让学生在掌握新技能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

  沈阳市民族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的轨迹刻在祖国大地上,自觉成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维护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而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沈阳市民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各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乐在一起,真诚交往、真心交流、真情交融,让“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