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舞剧《幸福花山》:奋斗铸就西畴精神
让西畴精神代代相传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剧评】
让西畴精神代代相传

□ 赵若伊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幸福花山》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凸显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充满斗志的时代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

  《幸福花山》的创作,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石漠化山区开山筑路,是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西畴人民所成就的。编导将这一真实的社会事件,经过艺术提炼与再加工,融入舞剧的创作中,产生了这部精品力作。

  这部舞剧运用大量的苗族舞蹈语汇,苗族舞蹈特有的质感与动律之美展现苗族同胞的朴实与乐观;铿锵顿挫、极具节奏性的动作,使“当代愚公”的群体人物肖像,通过舞蹈语言清晰明了地传递给观众。编导巧妙编创和运用苗族民间舞蹈“上挑”动律和“下沉”动律,在“开山人”行进动作中着重体现了“颤膝”动律;放大上身以腰为轴后倒、前收胯、前腆腰、后撅臀的动作态势,并且在舞段中不断重复和变化,表现了开山过程中无限的艰辛。这些舞蹈动作粗犷奔放,突出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

  “花腰带”既是精美的舞蹈道具,又是剧中人物情感的寄托,在整部舞剧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在双人舞中,“花腰带”将人物间无形的关系幻化成有形的联系。剧中的芦笙舞段,不仅仅是男女之间情爱的表达,更突出表达了“开山人”让穷乡告别贫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使舞蹈艺术的创作突破传统形式的禁锢。剧中投影的视频画面与舞者的身体语言、舞剧的情节内容、舞台的空间布景等有机交互,实现了综合性舞蹈剧场效果,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让西畴精神代代相传”。无论是现实题材的选择,动作语汇独具匠心的编创,还是舞剧中新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都足以证明《幸福花山》是一部成功的现实题材民族舞剧。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