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展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广东民族文化事业焕发新活力
那是一抹不落的红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是一抹不落的红

□ 曾鸣

  红,是国旗的颜色,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血、是爱、是火的颜色;是广东瑶族同胞头巾和服饰中的颜色,也是舞剧《瑶山那抹红》的亮色与特色。

  这是一部舞蹈诗剧。它诗意的主题中融汇了上述种种的红,而具象的“那抹红”则来自系在一根竹竿上的红绸。那是瑶族先人在结队迁徙时,为使族人不迷路、不掉队而使用过的“导游旗”。

  这部舞剧的立意和创意,便是从“那抹红”散发并注入到视听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抹红”更是“剧魂”和“戏核”。

  没有复杂的故事,只有坚定的使命;没有多变的情节,只有不变的初心。易地搬迁扶贫,民族工艺传承,“广东经验”分享,生死见证爱情,构成这部舞剧的外部和内在主线,这就是舞剧艺术经典的叙事文本。

  一部好的舞剧,往往在于编导能够敏锐地抓住核心诉情点,并将“诉情”与“叙事”无缝连接起来。这部舞剧中的“两次离乡”很好地连接起其思想内涵和戏剧逻辑:一次是因为贫困,年轻人纷纷选择了离乡打工;一次是因为易地搬迁,村民们离乡奔赴新环境生活。两次离乡的本质不同,心境也截然不同。

  瑶族同胞的观念从来就不是封闭的,他们从最初因避乱而迁徙,到今日因脱贫而搬迁,怀揣的“那抹红”都是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这部舞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就是有梦的人:

  女主角莎一妹,作为一名乡村青年教师,却怀揣着一个时装设计师的梦;

  男主角文彬是一位驻村书记,他一展热血青年的才干,梦想着带领瑶山早日脱贫;

  莎一妹的父亲,作为老支书,他的梦想是留住儿女的乡愁,培养好下一代,希望瑶山变得更好。

  是走还是留,是爱还是愁,是梦想的凝聚还是背离,就这么纠结而自然地在舞台上展开来。《瑶族舞曲》熟悉的旋律,在这样的情景中一次又一次动人地变奏着;虚实相间的舞台综合美术,在这样的乐声中一场又一场漂亮地变换着;主演和群演在这样的艺术营造中,倾情投入,尽兴发挥。

  舞剧的高潮来自于一场山洪暴发。在掩护村民撤离时,为封堵洪水,驻村书记不慎落水,老支书用那根红绸竿施救,虽然奋力把年轻的书记拉了上来,自己却身体失重跌入洪水……两代书记的生命交换,既是共产党人伟大使命的接力,也是一幕感天动地的红色精神传承。

  最后,在“那抹红”的照耀下,莎一妹、文彬和乡亲们一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那抹红”实际上已经升华为新时代的“瑶族舞曲”、讴歌民族团结的红色主旋律。

  瑶山“那抹红”,是一抹不落的红。

  (作者系广东省演出业协会专家、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文学顾问)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