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党的光辉照边疆 各族儿女心向党
乡村“文化大院”:村民身边的精神家园
遗失声明
北京石榴籽民族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启航活动举行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的光辉照边疆 各族儿女心向党
——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侧记
□ 见习记者 王琪 本报记者 孙文振

  丹桂飘香时节,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24日至10月10日,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兴边富民行动。20多年来,兴边富民行动结出了累累硕果:边疆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族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本次展览由国家民委主办,以“党的光辉照边疆 各族儿女心向党”为主题。展区分为两大部分,综合部分包括6个篇目,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关怀,以及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风貌;地方部分共14个篇目,介绍了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走上综合展区的台阶,迎面看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到西藏考察调研时,在布达拉宫广场向各族群众挥手致意的照片。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0多位来自西藏的基层干部纷纷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合影留念。这些干部正在北京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听说民族文化宫有“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就组团来参观。

  这些基层干部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在首都看到反映家乡巨大变化成就的展览,大家的心情格外激动。

  来自西藏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的扎西次仁站在介绍西藏自治区发展成就的图片展板前,主动向观众介绍起自己家乡的变化,“我们那里以前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现在衣食住行都不用担忧。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了大家作为中华儿女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作为一名去年刚刚在尼木县参加工作的青年干部,尼玛卓嘎在展览中看到卓嘎、央宗一家三代人爱国守边的先进事迹,感动地对记者说:“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边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年轻干部,要勇于挑起担子,与各族群众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与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富裕。”

  来自尼木县麻江乡强聂村的扎曲是一名来自牧区的致富带头人,他激动地表示,“今天来到北京,我深刻地感受到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族兄弟姐妹谁也离不开谁。”

  在地方展区内,一对老夫妇在新疆的展板前驻足良久。老先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退休干部冯传志,今年已经78岁。

  1968年大学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25岁的青年学子冯传志和一大批有志青年,到了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去新疆,我们从北京坐火车到乌鲁木齐用了三天三夜,中途还要在西安转车。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地区还有1000公里,我们又走了三天三夜。现在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 冯传志说。他们夫妇在新疆工作和生活了35年,直到退休后才回到北京。

  这些年来,冯传志和老伴十分关心和关注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情况。“看了这个展览,我最深的感受是,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的旧貌换新颜。”

  听到冯传志夫妇的故事,两位来自新疆的大学生非常激动,主动邀请爷爷奶奶一起合影留念。

  北京市机械局技术人员马老,到过许多边疆省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这次他拄着拐杖来观看展览。“今天来到兴边富民成就展,看到兴边富民的好政策让边疆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内心很受触动。我年轻时到边疆地区出差时,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很多地方没有通电,群众依靠烧煤取暖做饭,污染也很严重。国家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现在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实现了全面小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央民族大学把参观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组织了400多名新生前往参观。

  “参观展览时,我看到很多熟悉的家乡风貌,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新生其来拥措说。她表示,毕业后要回到西藏工作,扎根边疆,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奋斗。

  来自河南的张静婷同学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一名硕士新生,参观展览后,她对记者说:“今年夏天,我的家乡河南遭遇了严重的水灾,很多边疆人民向我们伸出援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在前来参观展览的学生队伍里,记者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小老师”冉海江,他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刚刚结束了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支教工作。

  在当地,冉海江跟学校老师一起下乡招生,亲身体会祖国边疆的真实样貌。“一片又一片的香蕉树,一栋又一栋漂亮的搬迁房,一山又一山的橡胶林……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边疆地区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冉海江说,“云南边疆地区的变化,是我国边疆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