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敦煌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现
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敦煌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现

□ 中国民族报编写组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这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千百年来,东西商贾、南北僧众,“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敦煌石窟有700多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敦煌藏经洞出土5万多件文书。这些瑰宝反映了千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敦煌地区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长期并存,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从生产生活、民俗节庆、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等人生百态,到建筑、服饰、用具、工具等具有不同时代烙印的物质造型,敦煌壁画构成敦煌中古时期活灵活现的社会文化发展演变的图谱,这也使其不仅是东西文明交融的文化宝藏,还具有古代文明的博物馆功能。

  敦煌文化彰显了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文化始终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闪耀着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芒,成为举世瞩目、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全世界。20世纪初,伴随着敦煌石窟藏经洞文献的发现、流散和传播,在中华文明的谱系中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敦煌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79年,兰州大学成立了敦煌学研究小组,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敦煌学研究的高校之一。20世纪8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增加部门、汇聚人才,逐步建成为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1998年,中国社科院成立了敦煌学研究中心。

  为了探寻民族艺术的宝库而毅然回国的常书鸿,生命最后时刻还呼唤敦煌的段文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多年来,一代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

  与此同时,艺术工作者研究敦煌文化,创新舞蹈语汇,创作了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舞蹈《千手观音》等文艺精品,使敦煌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充分肯定了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响应总书记号召,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石窟和土遗址保护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敦煌舞研究中心等机构纷纷揭牌,越来越多的学者、文物保护者深耕敦煌学领域,敦煌石窟的考古断代和艺术研究成果突出,海外所藏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正有序进行,世界各地所藏敦煌文献的图版已基本完成出版,敦煌文献的校录释文成绩突出,敦煌历史、语言文字研究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事业,必须与时代同行、与科技相融。近年来,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古乐重声”音乐会、“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动画剧等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出,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今年,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敦煌》、“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数字成果展、“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等,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

  历经千年岁月,敦煌文化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大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不断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等方面奋力书写新的篇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执笔:文静)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