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应抓紧培育三大体系
加快推动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应抓紧培育三大体系

□ 王志章 薛人铭
在新疆尉犁县古勒巴格乡,采棉机的使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赵戈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战略,是全面实现农村综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民族地区要加快培育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中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聚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并取得显著成效。例如,2020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基本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与全国一道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通过对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等民族地区的调研,笔者发现,脱贫地区在促进产业振兴中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够健全。一方面,乡村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地方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不充分,销售多为碎片化的初级产品,缺乏从产地到市场再到餐桌的链条,产业基地(园区)示范性不够、复制难。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农机化区域发展差距大,农业水平需要全面提高。此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现代营销手段使用率不高,物流配送网络不完善,与外部大市场连接不够紧密,需要构建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精心布局,稳步实施,加快培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筑牢根基。

  优化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其实质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断优化产业体系。一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要素资源,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人文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康体健身、户外体验、养老休闲等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着力做大做强“第六产业”。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盯重要消费群体,着力培育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产业互补性强、产品质量高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三是充分挖掘各地独特农业资源发展潜力,依托乡村生态、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优选优化结构,创新规划思路,做好农村生产力空间布局,高效配置要素,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价值链长的产业,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完善生产体系,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其核心是要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一是转变民族地区农业要素投入方式,用现代农业机械“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二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推动种植养殖良种化、工厂化加工、储藏包装、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有机结合,提升和延长产业价值链,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孵化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发挥“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三是要瞄准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长短结合,精细化培育,个性化供给,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电商“四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关系,扩大消费群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扩大生产增添动力。

  创新经营体系,激发农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农业经营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一是创新经营模式,打造“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同体,推动特色产品加工智能化升级,提升精深加工率和加工水平。二是做强有强大牵引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要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培育,把农业龙头企业、小型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和农技服务公司等作为支持的重点,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完善互惠互利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形式协同发力。三是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要紧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口岸优势,把外向发展和经营作为新的战略重点,按照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需要和特点,整合力量,联合其他地区打造出口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出口贸易区等,支持有条件的农业园区到国外兴办农业公司,进行就地生产和经营,分享发展成果,传播民族地区减贫经验。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大调查与贫困陷阱跨越策略研究”(项目号18ZDA121)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