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应抓紧培育三大体系
加快推动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实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 张婷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受到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发展依然相对滞后。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统筹好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的目标接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时代,共同富裕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同富裕是对全面小康的目标接力,二者共同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统一。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和系统观念,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完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和行动框架。

  发展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接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新形势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部署。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方向将由脱贫攻坚转为乡村振兴,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要将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政策,与脱贫攻坚阶段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精神扶贫、党建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有机衔接,注重政策的延续、调整与转化,实现从特惠性到普惠性的政策接力。

  传承好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精神。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一颗一颗接着钉,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懈奋斗;要多措并举,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培育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勇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发挥领头雁作用;要激发低收入群体内生动力,增添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作者系北京服装学院教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