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民族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
让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红土地上生根发芽
《贵州省“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西部陆海新通道送来“洋年货”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广西命名第二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单位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四川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

  江苏

  江苏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开创新时代江苏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凝心聚力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会议提出,要自觉把江苏省民族工作放在历史方位中思考,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放在江苏省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工作全局中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江苏贡献。

  

  会议强调,要高起点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发展,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力点,找准乡村建设的衔接点,更好地促进全省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更高标准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着眼更好服务党中央治疆方略、治藏方略和民族工作,自觉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帮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民族地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不可破。

  

  2021年10月,江苏启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暨“红石榴就业行动”。江苏省分别与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合作协议,17家江苏企业共计划面向民族地区提供8342个就业岗位。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探索,也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积极尝试。江苏省率先启动,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积极参与,共同实施“红石榴就业行动”,吸纳更多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各族群众来江苏经商务工,走在了全国前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为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江苏路径”,江苏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教育厅在全省16所高校和17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教育实践活动旨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切实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四川

  

  四川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抓好民族领域各项部署落实,不断开创新时代四川省民族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要围绕全面增强“五个认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四川省委坚持全省规划一盘棋,将民族地区纳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加速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攀西经济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国家战略。省外省内对口支援深入推进,特色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飞地”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民族地区“造血”能力逐步增强。省内涉藏地区32个县(市)率先实现全域脱贫,大小凉山98.4万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2021年12月,四川省民宗委命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8个单位为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设立,既是四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实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具体表现,更是推动全省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的重要举措。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