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携手奋进向未来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22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携手奋进向未来

剪纸(踏虎凿花)
大红灯笼高高挂
贴窗花
舞狮队的孩子

  编者按

  打开窗户,迎接冬日暖阳。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我们期盼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对于一些人来说,幸福是心怀家国、心系社会,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线的担当;是扎根基层,用努力以及日复一日的坚守,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的愿景;是怀揣一腔热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知识改变学生命运的果敢;是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和人生价值,传承草原皮雕技艺的执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幸福,都是时代最好的记录。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普通人,分享2021年难忘的故事,展望2022年的心愿。

  

  

  

  在“逆行”中前行

  讲述人: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向鑫玥

  过去一年,有太多难忘的人和事刻在心底。然而,我最难忘的还是那一次“逆行”。

  2021年10月,兰州多地散发新冠肺炎疫情。看着每日不断增多的病例,网友都在为兰州鼓劲儿:“牛肉面加油呀!”这时我才意识到,疫情已经到家门口了。

  很快,学校发布选拔志愿者支援一线的征集令。我们医学部的学生热血沸腾,纷纷报名。志愿者培训会上,带队老师一再叮嘱:“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展现医学院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躯,身处险境也会害怕,但老师的话打消了大家心中隐隐夹杂的担忧。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也报了名,奔赴抗疫一线。

  出发前,我在家庭群告知家人,我报名参加了抗疫志愿服务。原以为家人会有不同的意见,没想到回复的消息却是:“加油,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们都为你骄傲!”……我的眼眶湿润了。

  根据安排,我们小组8人被分配到张掖路大众巷社区开展流调工作。第一次参与实战,在走访中状况百出:有些居民十分配合,也有部分居民心存戒备,不愿协助调查。大大小小的问题接踵而至,所幸通过耐心沟通和交流,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后来,我们被安排在临夏路街道绣河沿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防护服从头裹到脚,让人呼吸不畅,闷热难耐,但我们没有抱怨。工作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但每当听到居民的感谢,看到他们的微笑,这份温暖让我们感到满足。

  长辈们这样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原来,我们真的已经长大,成长为肩挑重担的新青年。

  新的一年或许充满更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将继续阔步向前,让青春绽放最美色彩。在学习上,我会更加珍惜时光,打牢医学基础,练就过硬本领,为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而奋斗。

  我想,经过此次抗疫,纵使前路荆棘遍野,我亦能坦然无惧、奋勇前行。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讲述人:新疆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喀什贝希村党支部书记 吐尔逊·阿布都克帕尔

  2021年4月,作为一名中学副校长,我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主动申请到托普鲁克乡喀什贝希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角色的转变,不仅成为我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一次机会,更让我深知,我一边肩负组织重托,一边肩负全体村民厚望。

  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头人并不容易。对于从未在农村工作过的我来说,刚来第一天,一晚上没有合眼。说实在话,当时真的想打铺盖卷回去。但我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我暗暗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坚持干下去,还要干出点样子来。

  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成为我首先思考的问题。我与村“两委”班子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一起,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打造了村组“三家一院”议事点,每月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规范改善党组织生活,让广大党员、群众及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各类法规政策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思考较多并付诸行动的工作之一。我们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养殖牛羊和发展林果业增收,我带领村民在扩大牛羊养殖规模、科学种植、加强管理等方面下功夫,鼓励村民打短工、做零工。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2020年增加了近2000元。

  2021年,我们修整了道路,增添了太阳能路灯,进行了庭院“三区”改造。如今,喀什贝希村村风文明,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困难诉求,整个村里更加文明和谐,全村上下出现了争相发展经济,争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风气。

  2022年,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广阔天地,始终把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当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与大家一起努力,继续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农村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抓好“一村一品”工作落实,推进特色种植,创建家禽养殖合作社,稳定村民就业,稳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力争三年之内把喀什贝希村创建为美丽富裕乡村。

  

  

  

  用镜头记录美好

  讲述人:广西贵港市广播电视台摄影记者 黄心瑶

  2021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记者。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人们都说,新闻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记者是大众观察世界的眼睛。进入大学后,我对传媒行业保持着巨大的好奇心,心向往之。但我并不了解真实的记者生活是什么样的。直到参加工作后,第一次独立外出采访,我才知道记者这份职业,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还记得那天我坐在采编室看稿,通联员告诉我:“准备要上‘战场’咯。”我内心一颤,锻炼了3个月,终于轮到自己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的采访任务其实很简单。市环卫局为了庆祝“环卫工人节”,专门举办运动会。我仅需要拍摄他们参与比赛的画面,采访工人们过节的感受。但第一次实战,还是让我觉得颇有压力。

  联系好司机后,我扛着摄像机和三脚架出发了。抵达目的地后,我内心一直默念着流程,“把三脚架和摄像机架好,调整水平位置,开机,拍画面……”虽然流程都知道,但操作起来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所幸一切都完成得比较顺利,受访者也非常耐心地配合我的工作。这一次经历平平淡淡,但对我来说却意义不凡——毕竟,这是我入职以来独立完成的第一个作品。

  工作了大半年,我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感触。你的每一个作品,一旦播出了,就再也没有修改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选题、每一次采访、每一则报道,要做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记者,而不能仅仅把它当成谋生的手段。

  成为记者是幸运的。每一次采访,每一次下乡,每一次剪辑,都让我学会了不断追问事实,学会了辩证看待问题……这些无一不在提醒我,这条路上需要更坚定的毅力和更多付出。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新的一年,我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采写出更多鲜活的、有价值的作品。

  

  

  

  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实现价值

  讲述人: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皮雕梦想工坊带头人 辛金亮

  2021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逐步实现了传承家乡皮雕文化的梦想,同时依托自己的工作室“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帮助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加收入。

  这些年,我的运气很好,遇到了许多支持、鼓励我的人。自从我选择做皮雕创业后,在当地政府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扶持下,从免费的创业空间到税收等政策扶持,工作室的绘画和雕刻作品订单大增,我终于能靠自己热爱的手艺赚钱了。

  自己的生活好起来了,我也有责任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致富。我为来自周边的几十名妇女开展皮雕手工艺技能培训;为鄂温克旗十几名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授课;为呼伦贝尔特殊教育中心的聋哑儿童教授皮雕技艺……仅去年参加培训的便达100余人。

  就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家庭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无疑,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会更难。这些年,鄂温克旗残联举办了许多适合残疾人身体条件、有市场前景和就业渠道的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班,希望以此示范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在我的皮雕技艺培训班,每期学员报名都很踊跃,有的学员家离得很远也按时赶来听课,大家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而对生活失去热情。每一节课,都由皮雕资深老师授课,采取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员对传统民族工艺制作的兴趣。我真心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增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培训结束后,看到许多学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提升自己,多走出去,多参与展销和学习活动。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争取把工作室做大做强。

  我的目标是能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能带领身边的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影响年轻人,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因为比起庸庸碌碌度过一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让世界看到“格桑家”

  讲述人: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中学支教教师 刘钦

  西藏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因此当得知能前往支教时,我便第一时间报了名。来到学校后,有很多打动我的人和事,勤奋的学生、质朴的群众……但最触动我的,还是一次下乡家访。

  当时我去了学生格桑的家里。还记得那天,一进到格桑家,他全家人盛装相迎,热情款待了我。他们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家乡近年来的变化:“扎西曲登社区之前都是土墙,在武汉援藏干部们的帮助下,我们的路变宽了,墙变白了,藏戏也能在武汉的旅游推介会上进行演出了。”当地热情的藏族同胞,打破了我对西藏固有的印象。

  如今,“扎西雪巴”藏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专门建立了藏戏传习基地。格桑家里三代都跳藏戏。客厅的墙上挂着藏戏面具和服装照片,还有在各种比赛和演出中获得的荣誉证书。格桑带我参观其他的房间,告诉我,武汉援藏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有许多企业家教他们如何办民宿。良好的基础设施加上当地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现在每年都有上万名游客来到扎西曲登社区游玩。

  听着格桑的讲述,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格桑的爷爷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将藏戏‘扎西雪巴’跳成广受欢迎的广场舞。”格桑的妈妈要跟着我学习普通话,格桑的爸爸希望我能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样子告诉全国的青年人,希望他们来到这里建设新西藏……

  就这样,我成了格桑家编外的“大儿子”,也收了更多的“学生”。我还要教格桑的爷爷、妈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他们讲好普通话;教格桑的爸爸使用社交媒体、视频剪辑等软件……让他们将身边真实的生活告诉更多的人,让全世界看见最美的雪域高原。格桑一家人用言语和行动告诉着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相亲相爱相依。

  2022年,我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的幸福生活。我会在休息时去格桑家学习藏戏,在学校挖掘藏戏社团的活力、设计藏戏文创产品。与各族同胞一起去分享民族文化魅力,一起去传承民族文化瑰宝。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美好的意思。这样的“格桑家”,值得被全世界看到。

  (本版图片均来源于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