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阿拉坦仓: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体化教育体系
主持人语
王延中:紧扣主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牛汝极: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坦仓: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体化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既是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坚决行动,也是打通学段壁垒、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性、连续性和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机制环境。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有效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强国家统一之基、固民族团结之本、铸精神力量之魂,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共担民族复兴大任,共创民族复兴伟业。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高位推动、顶层设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切实形成一体化政策机制,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

  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与高校体制相贯通的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要重视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加紧研究出台针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评价制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校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业绩考核等的重要内容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增强各方面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

  要全力建设各族师生全方位嵌入机制环境,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班办学模式改革,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促进各族师生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要坚持以文化人,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当中。

  第二,必须聚焦培根铸魂,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课程体系。青少年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五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国民教育各阶段连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至关重要,必须确保大中小幼各学段有序衔接、连续通畅。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重大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思政课重要内容。

  要强化“大思政”观。加强相关教育培训,使教育系统、各学段干部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凝聚一体化教育共识,打破大中小学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局面。在各级各类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要构建“大课程”。深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在各学段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修课,在各类课程中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注重学段内有机融合、学段间有机衔接。

  要编写“大教材”。国家要统筹推进面向大中小学各学段、内容有机衔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编写、出版工作,以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迫切需要。

  第三,必须坚持教师为本,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之举是抓好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重要途径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些都离不开优质师资的有力支撑。作为教师教育主阵地,师范院校要肩负起特殊的历史使命,自觉担好政治责任,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聚焦民族工作主线,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教师教育重点内容,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能够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的优秀师资,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薪火相传、代际相承。

  第四,必须强化学术支撑,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学实践一体化。高校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宣传实践的重要阵地,设有很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教学基地。在新征程中,高校要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历史,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建共享的现实,深入研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要围绕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深化研究,推出更多高水平学术成果,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勇当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高校和研究机构要积极吸纳广大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着力形成一批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在大中小学推广使用,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学实践一体化,推动整个教育系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强阵地和优秀典范。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