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云南: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全领域创建
牛肉面信札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建好创建的“讲台、平台、舞台”
云南红河县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大会
西藏昌都推动创建进村居、进企业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南: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全领域创建

□ 李正雄
云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图为云南民族村开展文艺活动。 云南省民宗委供图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1951年,云南普洱专区3000多名各族干部群众在宁洱立碑盟誓。70多年来,这段誓言深深融入云南各民族的血脉,激励着一代代人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守初心、筑梦前行。

  进入新时代,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绘就团结奋斗的时代画卷。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

  

  初春清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干净整洁,生机勃勃。

  

  “我们现在的变化,得益于党的领导、得益于规范有效的治理、得益于各民族的团结。”曼恩村原党总支书记岩帕说,在党的领导下,曼恩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250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10元,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一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

  

  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深入民族村寨看望各族群众,并要求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云南省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推进落实。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挂帅,相关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推进会、座谈会,密集部署、高位推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云南突出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探索“行政接边地区创建联盟”“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全域创建格局。云南省有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云南省全力帮扶少数民族深度贫困群体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着力抓脱贫、固团结、强引领,打造了36个示范县、301个示范乡镇、4083个示范村,推进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帮扶模式,形成“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扶贫开发模式。2020年,云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民族地区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云南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基本实现一县一示范,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任务全部完成,“20条底线”全部达标;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四重保障”;统筹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与人居环境改善,民族地区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全部“清零”……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全面改善民族地区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把产业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业,全力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特色县培育,民族地区产业特色优势逐步显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民族自治地方“十三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0年首次突破万亿元。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逢年过节,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宾弄赛嗨”们都会互相串门、拜年、聊聊家常。在傣语里,“宾弄”是亲戚的意思,“赛嗨”意为朋友。各族群众结成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是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生动写照。

  

  云南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鼓励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云南省委、省政府以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15年至2021年,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036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52个,建设85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了11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2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2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6届“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推动各民族文化互学互鉴,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良好局面

  

  走进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座座边境小康示范村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住在这么漂亮的村子里,我们要更加努力,守护好边疆,建设好家乡。”沧源县班老乡南板村委会安康村民小组组长白福东说。

  

  2015年起,云南省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基础上,连续实施两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建设30个“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全省110个沿边乡镇的878个行政村实现了“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边境村寨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守土固边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云南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2021年11月召开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设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推动形成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进一步巩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坚持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高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70多年来,民族团结誓词一直回响在云岭大地。“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坚守初心、奋斗筑梦”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正激励着各民族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