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超越血缘的亲情
墨脱茶叶香 致富“金叶子”
加强师范生、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河北力量
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生动缩影
薪火相传支教情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薪火相传支教情

□ 讲述人: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中学支教教师杨花

  “为什么去西藏支教?”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问自己。如今,我可以坚定地给出答案:“不忘来路,仍以薪火相传。”

  我是一名来自宁夏西海固的女孩。2012年,在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我与厦门大学研支团的老师们相遇。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支教老师们带来的手套、棉袜、发电机等防寒物资温暖了我和我的同学。老师们经常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在我心底埋下了支教的种子。

  

  2017年,我顺利考入中南民族大学。当得知学校与西藏山南、湖北恩施等地连续多年开展的“笔友计划”项目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希望可以在纸笔间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心理困惑。

  

  桑吉梅朵是我的小笔友,她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着自己的家乡西藏。她笔下纯洁、神秘的西藏深深吸引了我,我与她约定,我毕业后就到西藏支教。去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作为中南民大研支团的成员,来到桑吉梅朵的母校山南市乃东区中学。我把曾经得到的爱与温暖,转化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薪火相传中贡献青春力量。

  

  支教生活是忙碌且充实的。一个名叫帕加的学生,勤奋好学,学习成绩突出,但性格孤僻。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角色,除了教授知识,更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于是,我经常找帕加聊天,与他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告诉他逆境时不自我放弃、顺境中不忘感恩的道理。我还让他担任课代表,鼓励他打开心扉,多与同学交流。渐渐地,帕加结交了很多朋友,变得自信开朗。

  

  在我看来,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积累了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研究生毕业后,我会投身教育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继续书写关于温暖与梦想的故事。

  

  (本报见习记者周宛霖采写整理)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