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点燃微光,照亮别人
打造特色职业教育
云梯,“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相:
点燃微光,照亮别人

□ 刘芝妞 吴婷 许丹

  “一生能够完成的事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点燃微弱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当得知自己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时,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研究生刘相说。

  一直以来,刘相都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全能型学霸”。本科期间,他始终保持优异成绩,斩获各类奖学金,还积极投身校园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  

  他听过重庆石柱的啰儿调、湘西苗寨稻田间的蛙鸣,见过西藏山边的夕阳余晖、杭州夜晚的西湖月影;他与留学生一起探讨剪纸艺术,记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参与宣传报道,讲述抗击疫情一线的感人故事……在走访和调研中,他不断丰富着对世界的认知。  

  在大家看来,刘相无疑是一位充满好奇、敢干敢闯的热血青年。虽然年轻,却足够担当。一份坚定的信念一直扎根在他心底,支撑他3次入藏支教,用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点亮知识的烛火。  

  大学伊始,刘相为大学生活作规划时,“支教”是他第一个写出来的词语。  

  2017年,刘相跟随中南民族大学追梦支教队西藏分队抵达拉萨柳梧乡中心小学,他第一次对支教有了直观的感受。“那时,我高原反应特别严重,每天起床都会头疼。山上的紫外线也很强,我的鼻子被晒伤蜕皮,眼角皮肤也出现撕裂伤口。”说起初次进藏的感受,刘相仍记忆犹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困难与伤痛都伴随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溜走。看到学生们早上六点钟在操场冒雨背书、放学后蹲在墙角用树枝写字、用心保护好每一本教材时,刘相被深深地打动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把VR设备带进校园,在高科技的助力下,学生们通过云端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他为学校重新设计了教案,增设自然地理课和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  

  “当好支教老师,首要具备的品质,便是责任、热情、耐心。”刘相说。  

  2018年,刘相继续在拉萨柳梧乡中心小学支教,见证同一批学生的成长。临走时,学生们为他和同行队员唱起了《西海情歌》,他向学生们许诺:“我一定会回来看你们。”  

  毕业之际,刘相也在保研、支教、就业的十字路口徘徊过,但最终他坚定地选择跟随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前往西部支教。  

  2020年,他再一次背上行囊前往西藏。有了前两次支教经历,他以更专业的能力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我看来,支教的落脚点在于‘扶智’。国家对西部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社会上也有很多企业与个人愿意捐献资源。但有时,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一群富有热情、博学多才的教师。”刘相说,这正是他又一次到这里的理由。  

  这一次,刘相负责承担4个班级、200余名学生的生物课教学。“我会通过课后看教材、教辅,听网课,做真题等方式,让自己把握好教学重点,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为了对学生负责,刘相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0点。  

  学生中考前,刘相整理了近万字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巩固知识。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带的班级取得了长足进步,班级成绩从全校末位一路跃升至前列。“虽然过程很辛苦,但看到学生拿到理想成绩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刘相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