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民族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北京:做好新时代首都民族宗教工作
广西在移民工作中组织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
让文物发声 让历史说话
四川持续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持续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四川省将全面启动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2.0”行动,实现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区)和乐山市金口河区幼儿园和幼教点全覆盖。

  四川省坚持把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依托“一村一幼”持续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突破“语言关”,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以前,四川民族地区许多学龄前儿童在家庭、村寨使用民族语言交流,基本听不懂普通话。进入小学阶段,不会普通话的儿童学习跟不上进度,有些滋生厌学情绪,基层控辍保学压力增大。“一村一幼”行动实施后,幼教点聚焦“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扎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会学龄前儿童用普通话交流,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小手拉大手”,为民族地区培育文明新风。“一村一幼”从娃娃抓起,通过孩子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和村寨形成文明新风尚。孩子在学校里面养成了学说普通话、讲卫生的好习惯,回家会影响家人,带动家长勤洗手、讲卫生、学说普通话。通过“小手拉大手”,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社会文明进步。  

  铺好“发展路”,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省内其他地区的教育差距,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从源头上,“一村一幼”为民族地区学前幼儿植入可持久发展基因,有效打破了“儿童辍学打工、走不出困境”的恶性循环。同时,学前儿童进入幼教点就读后,父母照看小孩与发展生产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既向社会有效释放了劳动力、增加家长致富增收机会,又提高了农牧民送子女入园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群众对国民教育的认同。  

  擘画“新蓝图”,为“学前学会普通话”指好前进路。四川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2.0”行动,核心是对现行“一村一幼”学习普通话、凉山州和乐山市“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提档升级和扩面提质,重点工作是巩固拓展凉山和乐山成果,并把阿坝、甘孜两州和绵阳市北川县现行的“一村一幼”学习普通话全面纳入行动统一实施,实现52个县(市、区)全覆盖。到2024年,全省民族地区幼儿园(幼教点)硬件条件基本达到标准要求,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辅导员力争达到90%,幼儿普通话合格率力争超过90%,在园3岁至6岁儿童实现学习普通话全覆盖。  

  (四川省民宗委供稿)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