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润疆
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
深入挖掘近代西藏方志的价值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润疆

□ 高旭斌 秦泽洪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各族人民精神力量,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和强大动力。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到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生产、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创建、网络建设管理中,贯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切实筑牢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项目,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确保文化润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着力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中华文化宣传教育、研究阐释工作,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高水平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滋养文艺创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邃思想、精神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不断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坚持把中华文化精神内涵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和宣传教育,正本清源、批驳谬误,大力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重点实施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工程项目,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和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要把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积极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把互联网打造成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坚持推动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在价值引领、社会凝聚、国家治理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文化润疆的重要渠道。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城乡、兵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全过程,引导文艺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从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推动文学艺术创作生产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强化现实题材创作,精心策划、推出更多正确反映新疆历史、传承中华文化、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要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国有文艺团体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在壮大文化产业、带动文化消费的同时传播文化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各层面,走进千家万户,浸润各族群众心灵。

  

  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各族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注重运用仪式礼仪、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筑牢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渠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涉及多方面、多维度,要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教育、凝聚群众,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为主要载体,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通过接地气、连民心、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各行各业特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诚信建设,大力传播推广现代文明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习俗风尚,不断提升各族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