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谈
发挥好城市促进互嵌的重要功能
推动心理嵌入的着力点
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要把握五个维度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立鹏:
推动心理嵌入的着力点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体现在各个方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重要途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什么是心理嵌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心理嵌入就是心理交融,各民族心理交融是指各民族在相互尊重、包容差异的基础上,以社会融入为条件,在文化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包容与认可,最终实现心理层面的认同。

  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心理嵌入?首先,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心理嵌入有利于深化各民族对民族关系的认知,实现各民族之间从“部分了解”到“全面了解”的质的飞跃,对于拉近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偏见、增进感情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来看,心理嵌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真正将彼此视为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的家人,密切关系,促进和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理交融圈。第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来看,心理嵌入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和衷共济、共同繁荣,对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应当如何促进各民族心理嵌入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守望相助、共同发展。多民族、多文化不仅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有利因素。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多样,并非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统一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密不可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取长补短、交融发展,在各放光彩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丰富发展中华文化提供了养料。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各民族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各民族友谊。不同民族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一种积极的群际接触,有助于从心理层面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一方面,要重视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各民族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各族群众交得到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同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民族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鼓励各民族在日常学习、生产生活中建立深厚的友谊。此外,可以利用春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三是鼓励积极接触,消除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个体基于社会分类而对社会群体持有的固定化、僵化的印象,消极刻板印象会导致偏见与歧视的产生,不利于民族团结。采取措施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有助于促进心理嵌入。首先,根据群际接触理论,不同民族之间的积极接触会改变民族之间认知上的偏差,减少消极刻板印象和偏见。因此,要鼓励各民族积极接触和交流,促进各民族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其次,个体对于其他民族的认知和态度常常受到父母、教师和同伴的立场和态度的影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各民族青少年和睦相处。此外,要加强舆论引导,发挥文艺作品、各类媒体的积极作用,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减少认知偏差。

  四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指个体对属于中华民族这一命运共同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上的统一。民族认同的形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内在的自我认同,它是在血缘、语言、家庭环境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另一方面是个体外在的自我认同,它产生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往往受到文化、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国家记忆、提炼文化基因、巩固思想基础来增强个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首先,应当构建生动、完整、鲜明的国家记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应当不断挖掘、整理、宣传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形成共同的国家记忆。其次,应当从史料中发现和提炼体现中华民族共性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基因。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又会深刻影响心理,要充分利用历史形成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基因,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第三,要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帮助、共同奋斗,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