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刻把握旅游交往的时代机遇
发挥好旅游的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 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黄渊基

  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旅游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让各族群众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要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一要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体验项目等,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彰显文化价值。二要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体现人文关怀。推动民族地区博物馆、美术馆、规划馆、剧院、非遗展示场所、文旅演艺场、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各民族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三要深入挖掘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融入旅游城市景区的规划、建设和重大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城市风貌、景区建筑、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等各个方面,深刻表达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家形象,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四要通过旅游展现各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共建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共赴强国复兴的精神风貌,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成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提高旅游发展参与度、扩大受益面。旅游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旅游业对于带动就业、增收富民、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一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投身旅游业,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医药资源、特色节庆展会、康养等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建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特别要支持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参与旅游业,推动文艺与旅游融合发展,努力创作推广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二要坚持旅游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旅游休闲功能、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建设、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三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点扶持扎根农村、心系农民的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创新“集体+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拓宽各族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渠道。

  创新旅游发展业态。随着时代发展,旅游发展业态也要不断创新。要以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游客深度融入体验、东西部市场主体深化合作为切入点,打造旅游发展新业态。一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生态旅游等业态相融合,推动传统节庆、特色医药康养、传统体育、户外运动、冰雪旅游、沙漠旅游等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在旅游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二要提升旅游业科技化、智慧化、网络化水平,鼓励旅游企业“上线”“上云”,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交互体验等新业态。通过文化IP的挖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体验等科技手段,营造虚实结合的空间,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增进“五个认同”。三要坚持典型示范、创新引领,发挥各级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示范作用,突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介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加快建设非遗文化展示场所、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游,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基地。

  加强旅游发展的区域协同。要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族地区协同合作。一要加强旅游规划引领,整合资源优势,统筹功能布局,推动旅游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要推动民族地区联手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进民族地区共建旅游基础设施网络、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安全应急体系,共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形象。二要创新区域联合营销机制,构建一体化宣传营销平台,形成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利益共享的营销体系。促进区域间旅游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和有效对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形成旅游产品互补、线路互通、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新格局,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