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积极倡导“来了就是本地人”理念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精心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
推动学校教育中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
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
发挥好红色文化作用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做好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委员发言
推动学校教育中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

□ 阿拉坦仓

  一年来,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目前在有针对性地推进引导东中部高校与民族地区高校相互扩大招生规模上,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和规划。二是学校教育需要遵循规律,分层分类施教,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区域学生特点,合理确定教育的目标任务。三是高校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研究阐释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建议:

  一、加紧完善针对各级各类学校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考核评价制度,把相关工作效果作为学校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察、业绩考察等的重要内容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尽快出台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统筹协调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在布局“省部共建”2.0时,对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共建。

  

  二、加大东中部高校与民族地区高校相互扩大招生规模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尤其要推动东中部高等学校扩大在民族地区招生比例,加大东中部高等学校与民族地区高校间的协作和定点帮扶,重点提升西部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加快推进引导高校及时调整研究方向,聚焦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积极构建多学科互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体系。鼓励各地高校生动展现当地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为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提供历史滋养。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