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
“政企村居+N”:广东佛山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创新探索
贺州打造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枢纽城市的着力点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州打造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枢纽城市的着力点

□ 刘煜 彭登峰

  潇贺古道位于湘桂之间,连潇水达贺州,是历史上中原连通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岭南与岭北民间交往贸易和多民族迁徙交融的重要通道,在促进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和商贸流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优势逐步凸显。贺州市具备打造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枢纽城市的基础与能力,但也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贺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间,贺州市紧紧围绕创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晋位升级、脱贫攻坚从贫困县“全覆盖”到“全摘帽”、发展格局从发展边缘到东融前沿,为打造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枢纽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全力东融取得阶段性成效。作为广西东融战略的前沿,贺州持续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设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组建广西东融产业园、市东融新区、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成立贺州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基金,探索试点科研孵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的“双飞地”经济模式。二是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柔性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落户贺州。三是加快“湾企入贺”步伐,持续创新招商模式。全力东融战略实施以来,贺州市招商引资项目累计1023个,到位资金1436亿元,其中61%的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十三五”期间,贺州市31.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3.88%降至2020年末的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74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超过9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和特殊门诊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4.05%和88.73%。各族人民住上安全稳固住房,完成15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12715户61620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

  

  交通设施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贺州市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结构更优、效率更高。东融大通道建设提速,永贺高速(贺州段)、贺巴高速(贺州段)相继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城市环线框架基本成型,园区路网日趋完善,全市新增一二级公路通车里程608公里,增长率达102%;畅通主要园区、景区以及农村的“毛细血管”,建成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315.9公里,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为93%,707个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车目标提前实现;桂江扩能工程马江作业区4个千吨级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贺州集装箱码头零的突破。

  

  打造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枢纽城市的路径

  

  当前,贺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因基础差、底子薄,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如,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打造好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枢纽城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抓好传统支柱产业升级。以可降解新材料等项目为支撑,推动碳酸钙产业链延伸,补齐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推动钢铁产业“二次创业”,加快钢铁企业技术改造更新,提升废旧钢铁的工业处理能力,充分循环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废旧钢铁资源,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是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作。加快平桂区黄金珠宝产业园建设,建设黄金标准金库,引进黄金珠宝首饰等产业链下游企业,培育“平桂黄金”等地方黄金珠宝品牌,打造集生产、加工、交易、展览、销售、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三是推动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平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打造“湾数西算”重要数据节点城市。

  

  畅通东融大通道,改善交通条件。一是构建“四横三纵”铁路干线格局。建设铁路大通道,扩大西南地区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铁路大动脉,促进本地大宗商品运输降本增效。同时,争取更多客运始发车次,推动往返香港高铁动车经停贺州,增强区域通达能力。二是编织跨省过境便利路网。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实施一批出省(区)出市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加快国省干线城区过境段改扩建,更便捷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市。三是建设绿色水运大通道。开展湘桂运河前期研究,推动桂江扩能、贺江扩能列入湘桂运河建设方案,打通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平陆运河的水路通道。四是搭建空中通道体系。加快推进贺州支线机场(贺州黄姚机场)建设,有效衔接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弥补贺州航空短板,打造以无人驾驶航空为主的通航产业基地。

  

  实施“七个东融”,拓宽发展空间。深入推进理念、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七个东融”。一是依托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桂粤两省区合作平台等载体,积极拓展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渠道,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等领域开拓合作发展新空间。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大湾区产业研究院作用,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科研院所、智库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开放式的合作机制,探索和实施“双飞地”经济模式。三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投资目的地。坚持市场化、平台化、专业化、企业化运作,精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等市场和外溢产业需求,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资金、技术、人才、智力落户贺州发展,打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外沿拓展的重要腹地。

  

  (作者简介:刘煜,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彭登峰,贺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