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
上好“开学第一课”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
——访中共吴忠市委书记徐耀
□ 本报记者
端午节各族群众一起过节包粽子已成为常态。
吴忠市移民新村
吴忠地标性建筑黄河楼全景 本版图片由吴忠市委统战部提供
实施优秀文化铸魂行动。

  吴忠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历史源远流长。1936年,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这是我们党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实践,为吴忠播下了民族团结的“金种子”。2016年、2021年,吴忠市先后两次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今年,吴忠市提出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目标。本报记者就创建工作采访了吴忠市委书记徐耀。

  记者: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吴忠市是如何聚焦主题主线,谋划推动民族工作的?

  

  徐耀: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一切政策由此着眼、一切资源往此着力、一切举措向此着手。

  

  立足新起点作出新部署。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要点,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围绕主线全力推动民族工作。

  

  对标新要求提出新目标。作为国家级示范市,吴忠的创建工作为宁夏乃至全国作出了示范,提供了经验,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对标对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2021年召开的吴忠市第六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目标,今年召开的吴忠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 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创新实施“八大行动”,全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

  

  推出新举措构建新格局。我们创新出台“三带头”“四纳入”工作措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三察(查)一体”等内容。配齐配强基层统战委员、民族工作专干,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效能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坚持市人大专项调查促履职,政协专题调研提建议,整合全市资源力量,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可以说,在部署、推进、落实上,实现了市、县、乡、村(社区)的纵向贯通,机关、学校、企业等十大领域的横向融通。

  

  记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不断夯实物质基础,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工作为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徐耀:创建工作的初心,就是要造福于民、惠及百姓,把创建过程变成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这些年,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团结促进步、以进步促团结,实现了区域发展和民族团结共进共融。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们抢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机遇,立足绿色发展先行市的功能定位和时代重任,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为重点,全力推动农业提档增效、工业提质扩量、服务业提速升级。吴忠市荣获“中国早茶文化地标城市”荣誉称号,“游在宁夏·吃在吴忠”金字招牌更加响亮。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脱贫成效更加稳固。我们始终牢记“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殷殷嘱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盐池、同心、红寺堡3个贫困县(区)全部高标准摘帽,2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紧盯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大事,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起步有力、开局良好,各族群众发自内心感念“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深入推进“六大提升行动”,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深化拓展,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创业等社会服务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7%。全市呈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各族群众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更充实。

  

  记者: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吴忠市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徐耀:我们既重视“管肚子”的工作,也重视“管脑子”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内涵,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从实践养成、润心正行抓起,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挥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作用,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扎实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行动,培育出“兰花芬芳”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不断推动共同体理念融入日常,成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遵循。

  

  突出文化浸润。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大力挖掘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文化,建设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址公园,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主题文化活动,创作出《人间总有真情在》等唱响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600余部,涌现出“骏马奖”获得者马占祥、入围者马慧娟等一批本土作家,打造“文化吴忠”“书香吴忠”,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潜移默化嵌入各民族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深化共同体教育。实施培元固本、夯基育苗、凝心聚魂、正本清源等工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培训等重要内容,纳入思政课程,分层次、分领域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十进”、马克思主义“五观”“百场万人”大宣讲、“开学第一课”等特色活动,深入挖掘整理吴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记者:吴忠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目标,请问这一工作是如何推进的?吴忠市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徐耀: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的现实行动,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模式上创新。我们先后探索了“585”、“三个十”深化行动、“六化六个进一步”落实机制、“5585”四个阶段的创建模式,创建理念不断更新升级,主线意识更加突出、主线内涵更加深化。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示范市创建考核、动态管理、示范带动“三个体系”,采取推进会、互观互检现场观摩会、第三方测评等形式,有效解决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等问题,探索出创建工作新路径。

  

  在形式上丰富。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要求、战略任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将共同体理念融入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立德树人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化“细胞工程”,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乡镇等“十进”活动,推动创建活动向家庭、窗口、岗位等社会细胞延伸,创建工作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

  

  在载体上拓展。坚持以彰显时代风貌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教育基地等一批实体化、大众化的实践阵地,集成了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四部曲”等一批可推广、能复制的经验做法,持续18年举办“社区邻居节”等群众性联谊活动,创新开展“五个一”等宣传展示活动,推动线下创建主阵地更接地气、线上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大平台,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作用更加突出。

  

  截至目前,吴忠市36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288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

  

  我们将进一步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契合、全面结合、深度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像“芯片”一样植入示范市创建全过程、各方面,在方法创新、载体建设、机制完善上下功夫,奋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宁夏民族工作成为全国典范创造吴忠新经验、培育吴忠新品牌、作出吴忠新贡献。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