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挖掘古籍时代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旅融合的鄂伦春旗实践
数字赋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旅融合的鄂伦春旗实践

□ 刘晓春
鄂伦春狍角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玲芝在查看作品。 新华社发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下辖8镇2乡82个行政村,生活着鄂伦春、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23个民族,总人口23.5万人。鄂伦春旗旅游资源丰富,有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拓跋鲜卑历史遗迹、鄂伦春民俗、第四纪冰川遗迹、远古彩绘岩画、火山地质地貌、军事基地等资源类型。近年来,鄂伦春旗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创新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民俗节庆品牌。鄂伦春旗通过举办春祭大典、夏季篝火节、秋季国际森林山地运动节、冬季伊萨仁冰雪节等活动,打造了一系列民俗节庆品牌。其中,篝火节是当地最隆重的节庆活动,每年6月18日定期举办。今年举办的文化旅游篝火季系列活动,共吸引游客5.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81万元。为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鄂伦春旗立足冰雪资源和民俗文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品牌“鄂伦春冰雪伊萨仁”。“伊萨仁”是鄂伦春语,有集会、聚会之意。活动期间,游客和当地群众一同参与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竞技活动,体验民俗风情。冷资源产生热效果,进一步丰富了旅游项目。

  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2021年,以嘎仙洞森林公园为重点规划区、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为依托而建设的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跻身国家4A级景区之列,成为鄂伦春旗第三家国家4A级景区。文化园中有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乌力楞景区,包括生活体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狍文化展示馆、鹿文化展示馆、民俗体育竞技体验区等游览景点。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打造多布库尔猎人部落旅游景区,挖掘民俗文化、自然地理优势,复原民俗风貌、开发创意民俗体验、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出集文化体验、游学研学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不仅转变了猎民生产生活方式,也带动了猎民创收增收。

  保护开发非遗等文化资源,宣传推介文旅产品。截至2021年底,鄂伦春旗有国家级非遗3项、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遗8项、传承人7人,市级非遗14项、传承人22人,旗级非遗26项、传承人43人。鄂伦春旗多次举办非遗培训班,展示、传承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斜仁柱制作技艺、口弦琴表演等非遗项目。鄂伦春旗非遗馆也成为当地的旅游亮点。近年来,鄂伦春旗创排的大型歌舞剧《勇敢的鄂伦春》《山岭上的人——鄂伦春》等,赴全国各地演出,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类旅游推介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完善基础设施。鄂伦春旗推进文化产业园创建、房车露营基地项目(鄂伦春自治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以“岭上花园阿里河”项目为突破口,以建设中国最美花园城市为目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积极打造以阿里河镇带动域内外各景区的辐射网,拉动旅游经济和会议经济实现大发展。

  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鄂伦春旗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畅通交通干线,建设特色村镇和营地驿站,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如,以鄂伦春旗民族博物馆、库图尔其广场、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等为主体的鄂伦春风情体验旅游线路;依托自然生态、彰显环保理念的兴安国家森林公园、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游线路;以历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为主的拓跋鲜卑历史、农垦文化、科学考察等主题研学旅游线路。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化精品,打造特色品牌,鄂伦春旗大大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