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铁发展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茶旅融合推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潇贺古道:千年古道见证民族交融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铁发展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三朗扎西
在昆明至丽江的动车上,乘务人员与各族乘客互动。张楠摄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带动作用,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2021年末,民族地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民族八省区基本都有高铁线路开通。正在建设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有多条高铁干线涉及民族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有效缩短了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推动高速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

  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高铁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形态和生产结构正经历显著变化,商品要素资源通过高铁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民族地区更加深入地参与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例如,拉林铁路全长435公里,是连接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是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2021年6月,拉林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首次驶上“世界屋脊”,历史性地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西藏和高原铁路建设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数据显示,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一年来,累计发送旅客113.7万人次、运送货物4.78万吨,客货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高铁发展有效拓宽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各族群众就业空间。例如,就高铁建设本身而言,涉及工程建造、客站建设、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具有用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等优势,可以拉动直接或间接就业,带动民族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高铁快速发展,驱动了地理空间结构的重构。我国的物理空间南北纵贯5500多公里、东西横跨5200多公里,如果以高铁350公里的时速计算,跨越东西或南北,只需要不到15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人员和物资高速流动,重新组织了区域体系,加深了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网络化联系。一般来讲,铁路网络延伸到一个地方,通常会与当地的公路、航空、水路等其他交通运输网络连接起来。这种连接越紧密,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应就发挥得越充分。

  例如,2013年底,广西桂林至北京首趟高铁列车正式发车,标志着广西进入了高铁时代。此后,广西先后开通了衡柳、柳南、邕北、钦防、南广、贵广、云桂7条高铁,高铁运营里程达1859公里,高铁列车与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当日达”,形成“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化高铁路网新格局。又如,川藏铁路建成后,将和青藏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一起,构筑起更加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交通结构,提升运输效能,将西藏和内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日常通行范围扩大,区域经济潜力释放,极大促进了旅游、商务、休闲等活动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优化资源配置、畅通全国市场、拉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在促进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建设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引擎。高铁的高效、便捷优势,推动人员、货物、资源等频繁流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也构建了各族群众生活的日常,实现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民族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高铁建设发展过程是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要深入挖掘提炼其深刻内涵,加强宣传教育。例如,《雪域天路》《高铁开到壮乡来》《新疆高铁亚克西》等文艺作品,反映出各族群众对于高铁是“团结线”“幸福路”的情感认知;“坐着高铁看中国”“发现最美铁路”等活动,通过直播报道、纪实故事、景观航拍、大小屏融合等形式,借铁路线串联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线和动人暖心的故事线,展示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精气神。要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讲好故事,凝聚力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