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宗教周刊·人文 上一版3
重现千年皇家佛寺风貌
羌族羊皮鼓舞: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
王岱舆:伊儒会通的先行者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羌族羊皮鼓舞: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

□ 王禹栋
传承人在汶川县水磨镇广场表演羌族羊皮鼓舞。
羊皮鼓
祭山会上的羌族羊皮鼓舞。

  历史传承的羌族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是羌族巫师“释比”所跳的一种传统的祭祀舞蹈,又叫“跳经”,羌语为“布兹拉”。舞动羊皮鼓、演唱坛经是释比作法事的基本形式,具有神秘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羌族羊皮鼓舞动作刚劲有力,体现出释比对神灵和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羊皮鼓,羌语“侧拜举”,是用羊皮绷制而成的单面皮鼓,无固定音高,声响浑厚。关于羊皮鼓舞的来源有多种版本。在羌族史诗《羌戈大战》第一章“羊皮鼓的来源”中这样记载:“可恨白毛公山羊,去把经书偷吃完;经书吃进羊肚内,羌文羌典永失传。阿巴白构失经书,好似利剑刺心间;一怒杀了白山羊,羊皮作鼓肉佐餐。自从山羊吃经书,天事人事都茫然;阿巴白构背经书,模模糊糊记不全。阿巴白构敲皮鼓,人事还能背几段,只有神事记不起,敲破皮鼓也枉然。倘若不敲羊皮鼓,人事几段难记全;边敲皮鼓边唱歌,皮鼓响处歌声欢。” 牟尼委西 (太阳神)传授给羌人首领阿巴白构经书和神箭,但山羊吃掉了经书,阿巴白构用羊皮做成了鼓,通过敲打羊皮鼓来传递神的力量,伴随仪式性的动作,演变为今天的羊皮鼓舞。过去,羌族崇拜太阳神、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火神、树神、门神等,属于原始的多神崇拜,首领经常担任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巫师。可见,羌族羊皮鼓舞与羌族释比文化紧密关联。

  羌族羊皮鼓舞一般在农历二月的还愿会、四月的祭山会或转山会、十月初一的羌历年等节庆活动时进行。由于各地习惯不同,具体时间和场合、形式、道具等都略有差异,但舞蹈的基本动作仍大同小异,常用动作有起鼓、架步、蹲跳步、横蹭步、横跳步、横移步、跳击鼓、削鼓、分手跳转、推肩击鼓、拧身击鼓等。羊皮鼓舞是从禹步中延伸并发展出来的舞蹈,禹步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

  表演羌族羊皮鼓舞时,释比头戴金丝猴帽,身穿麻布长衫,脚系裹脚布,足蹬云云鞋,手持盘铃和神杖,咚咚的鼓声叩天撼地。羌族羊皮鼓舞中常有拱手作揖的礼仪动作,这是舞蹈开始和结束时的固定动作,表达对神灵和自然万物的崇敬。舞蹈的蹉跳步、踮跳步和羊腿跳步独具特色,无乐曲,无歌曲伴舞,全凭鼓点节奏敲出不同的音响,舞姿灵巧、敏捷,节奏明快。表演中击鼓的舞姿看似简单,其实技巧性很强,既粗犷、稳健,又像猴一样轻盈敏捷,如拧腰转身击鼓、持鼓绕头、屈腿左右旋转、旋摆髋部及一些蹲跳击鼓动作,难度很高而且精彩。

  羌族文化积淀主要靠口口相传。释比在跳羊皮鼓舞时念诵的经文,不仅有宗教信仰的内容,还反映出羌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羊皮鼓舞成为羌族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的羊皮鼓舞,传达着羌族人民对神灵和自然的敬畏,也诉说着羌族的文化史诗。

  作为“非遗”文化的羌族羊皮鼓舞

  释比传承的具有宗教功能的羊皮鼓舞,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为羌族民间舞蹈。现在,羌族羊皮鼓舞的舞蹈动作从简单、古朴到复杂、多变,并且更加舞台化、艺术化。羌族羊皮鼓舞从一种传统祭祀性舞蹈演变成具有娱乐功能的舞蹈,原来只出现在祭祀活动上,而如今也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出现在羌寨的迎宾仪式上。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四川省歌舞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歌舞团、茂县歌舞团和汶川县“羊角花”业余艺术团曾编排一系列羊皮鼓舞节目,在中央、省、州、县各级电视台播出。2008年,羌族羊皮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羊皮鼓舞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龙溪、雁门、绵虒等地,以龙溪乡阿尔村巴夺寨的最为典型。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的朱金龙在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从14岁开始接触学习羌族羊皮鼓舞,跟着家族父辈学羊皮鼓的制作,是第13代传人。”朱金龙介绍手中的羊皮鼓:羊皮鼓有白鼓、黄鼓和黑鼓之分,释比唱上中下三坛经时分别敲击。羊皮鼓制作相当考究,要到山上采特殊山木,制成木板后在锅里高温烫煮使其有韧性,然后做成鼓圈。鼓面的羊皮由牛皮绳套牢,特别结实。

  朱金龙教授的传承人多达数十人,农闲时他还到各村寨教学训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羌族文化,我也会把羌族羊皮鼓舞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9年12月,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广泛的群众参与形成了非遗保护的有益经验。

  今年5月16日,“非遗进校园活动之羊皮鼓舞传承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禹羌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授课期间,羌族羊皮鼓舞传承人为学生们传授舞蹈的鼓点敲击、基本动作和队形排列。“5天的扎实学习,我初步体会到这种古羌舞蹈的独特魅力。自己也上网搜集了许多相关历史文献。打开古老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扇门,才发觉魅力无穷。”学员赵宇骋吐露自己的学习心得。

  6月11日,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结合今年的主题“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汶川县举行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的精彩活动,观众在汶川县水磨镇沉浸式体验羌族羊皮鼓舞,纷纷被这一古老的非遗项目所吸引。

  10月25日,一年一度的羌历年,羌族群众盛装跳起羊皮鼓舞,共祝新年。

  (本版图片由王禹栋提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