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评:弘扬良好社会风尚人人有责“现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24日,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2020-05-26
  • 新华网评:读懂两个“1万亿元”的特别意义 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今年“国家账本”新增了2笔1万亿的“账目”。这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2020-05-26
  • 光明日报:时间不会辜负实干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话令人瞩目:“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尽管报告篇幅较短,却折射出满满的民生情怀,这份“纸短情长”的报告本身也诠释了“实干为要”的精神。2020-05-26
  • 读懂中国经济的深层逻辑“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14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的最新表述。2020-05-25
  • 全面胜利”是硬任务习近平23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他强调,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2020-05-25
  • 塑民法魂 润民风淳民法典草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细读草案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总则以及各分编,得到充分彰显和弘扬,塑造了民法典的精神灵魂,实施后必将润化民风向淳。2020-05-25
  • 最前 上一页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