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净法师:中马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了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在文中指出:“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随着历史演...2025-04-18
  • 【寺观里的中华文化】承德普宁寺:民族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典范  在燕山南麓的武烈河畔,融合汉藏建筑艺术精髓的寺庙群巍然矗立。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河北承德普宁寺,不仅是清代民族宗教政策的物质见证,更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立体画卷。这座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刹,在建筑、碑刻、造像等多重维度,演绎着多民族文化往来与融通的壮美诗篇。2025-04-18
  • 【成语与佛教文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成语,意思是救人性命比建造高大辉煌的七层佛塔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旨在强调对生命的尊重,象征着人道主义的高尚与无私。2025-03-21
  • 【寺观里的中华文化】穿越时空 法海寺壁画重新“活”起来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翠微山南麓,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法海寺。这座寺庙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由明英宗近侍太监李童募资、工部营缮所历时近5年建成。明英宗赐额命名为“法海禅寺”,寓意其佛法深广,如同浩瀚的大海。近600年后,法海寺依然矗立于翠微山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2025-03-21
  • 【凡尘宝相里的佛教中国化】克孜尔石窟壁画:故事的海洋 艺术的交融2025-02-14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明代《五龙捧圣》壁画首次完整拼合亮相,《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与《太清风露经》跨越数百年后再度相遇,AI复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日前,“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展览汇集了15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13组。   永乐宫...2025-02-14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