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青铜器谱系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路国权最近出版的学术著作《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主旨是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指导下,研究东周青铜容器的区系历史,划分不同时期青铜容器各类、型、式的空间分布范围、格局与文化、国族属性。这一主旨决定该书与以往多着眼于从单一区域范围内对青铜器做类型学研究不同,其研究的对象不...
2020-01-06
唐代写本书手及其书写价值——以敦煌唐代写本书迹为例
20世纪以来,敦煌写本书迹打开了从普通书手角度考察唐代写本的窗口,虽然创造这批宝藏的书写者史籍无名,他们的作品却是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作为我国书法史上的巅峰时期,亦是写本史上的极盛时期,这些默默无闻的书手对唐代书法时代特征的形成起着推助作用,他们是唐代书法最普通的实践者,也是唐代文化发展的有...
2020-01-04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在这种观念下塑造出来的君子人格是古代中国人修身进取的典范,它培养出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风骨,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人格的精神气度。在当代,儒家君子观在培育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美好人生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12-24
方法论意识与中国传统美学研究
作为对研究方法的反思,方法论意识能从宏观层面导引科研进展的方向。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研究中国传统美学、阐释中华美学精神,使其有效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要求理论工作者在研究路径、研究视野、研究话语等方面具有一种自觉的学科研究方法论意识。
2019-12-19
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沉船、港口与贸易品,是考古学家解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金钥匙。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沉船考古成果尤其令人瞩目,出人意料的水下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著名者如广东川岛海域的“南海一号”(南宋时期)、韩国新安沉船(元代)和印尼的“黑石号”沉船(晚唐)等,这些水下考古新成果,揭开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新篇章。
2019-12-18
深入挖掘与充分借鉴长城文化
长城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既是中华文明内部各区域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彼此交流的历史见证,又是民族融合、文化共生的强大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
2019-12-13
最前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