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宗教/人文
>
理论
五论“新子学”
我们倡导“新子学”理念已经有七年之久,《四论“新子学”》则开始涉及《汉书·艺文志》有关经子关系论和子学源起论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而辨析了传统诸子学的诸种旧说,分析了诸子时代的思想主题。本文拟在“四论”基础上对《汉志》所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剖析,希望能从它的长期束缚中解脱出来,以便让人们建立起一种诸子...
2020-04-27
《道德经》的世界性
《道德经》凡五千余言,引导人们突破眼前狭小空间的限制,把思维拓展到广袤的宇宙,启示人们自由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近世以来,西方各国争相从中国道家典籍中寻找民族持续发展的智慧动力,译介和研究老子思想已经成为国际汉学界的一种风尚,学术界甚至把《道德经》翻译和研究成果的多寡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汉学研究是否发...
2020-04-20
春秋执政卿:诸子时代的历史准备
执政卿是春秋时代最闪耀的文化主体,也是诸子产生的直接上源。《汉书·艺文志》提出“诸子出于王官”说,《淮南子·要略》则谓诸子之学起于“救时之弊”。其实,二说都忽略了春秋执政卿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早在士崛起之前,春秋执政卿已经以“据礼论道”的形式开始了“轴心时代”的思想突破(《春秋执政卿:轴心...
2020-04-09
儒学中的“武”
近代以降,国人反思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人归咎于儒家文化,以为其缺乏或限制了勇武精神,难于造就阳刚的国民性格、坚定的国家意志。其实,这种认知主要是由于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在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应该而且必须矫正这些认识的偏失,理解和发扬中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
2020-04-08
建好“文明互译”之桥,走好“文明互鉴”之路
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中,“文明互鉴”是一条光明之路,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期待。与此同时,“文明互译”也引起了更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其桥梁作用逾发凸显。文明互鉴是一个存异的过程,其主旨是追求“和而不同”;文明互译是一个求同的过程,其主旨是追求“美美与共”。“文明互鉴”坚持“相互尊...
2020-04-08
以科学文明观引领文明交流互鉴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第一次系统地向世界阐释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是文明交流互鉴,完整提出了新时代的科学文明观。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
2020-03-27
最前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中国网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中国天主教
中国基督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