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古籍修复:让残卷重获新生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人民日报: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光明论坛: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认识论意义
央视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落实
人民日报:从千年瑰宝中凝聚文化认同
人民日报:点亮文化传承发展新灵感
人民日报:拳拳敬老心 暖暖夕阳红
人民网评:共筑保护文物的铜墙铁壁
人民日报: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光明论坛: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促进少数民族人口健康发展的成功范例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最新消息
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
在故宫博物院里,有这样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传承绝技,在繁琐工艺中恢复文物往日的神采;他们醉心钻研,在精美展陈中呈现文物背后的独特意蕴;他们锐意创新,在互联网端展示故宫有趣、有温度的一面……这群年轻力量,在前辈们的扶助和支持下,以坚守与担当、创意与时尚,为传统文化寻找年轻表达,展现大有作为的青春风采。
2021-01-21
抓紧补齐返乡路上防疫“短板”
近期,各地陆续发布或动态调整了返乡政策,在强调“非必要不返乡”的同时,细化了对个人在返乡后的行为要求,如返回后第一时间向所在村部或社区报备,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要实行“14+7”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做2到3次核酸检测。但与此同时,返乡路途中的防疫“短板”却并未获得足够重视。
2021-01-20
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为期10年的禁渔期。如何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不仅要有“抓铁有痕”的力度,还要有用心用情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的温度。
2021-01-20
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如何“齐头并进”
新技术正在深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技术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2020年上半年,我们见识了科技战疫的不小成就,“兴奋曲线”上扬;下半年,过度搜集数据、深度伪造、人脸识别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等负面问题,又加剧了人们对“技术作恶”的忧虑,“焦虑曲线”翘尾。这种“喜忧曲线交叉”,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技术与社会之间持久的张力。近来,这种张力更加凸显。...
2021-01-19
“寒假时间”开启,大学生返乡咋安排
临近年关,高校师生开启“寒假时间”。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在“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下,作为春运学生客流的主力军,大学生还返不返乡?如果返乡,返程路上有何防疫要求?这一系列问题备受关注。
2021-01-19
新华网评:把这张世界最大“网”织得更牢更密
国家医保局近日表示,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我国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疗保障网。
2021-01-18
最前
上一页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