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甘南藏区—兼论红军在甘南的民族政策与实践
来源:兰州大学 发布日期:2016-07-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工农红军长征作为一次大规模地向我国西北地区人员和物资的战略转移,有很大部分时间行进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此有关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研究一直是长征史研究,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935年9月、1936年8月,红军先后两次成功通过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其下辖迭部县、临潭县等地驻留了长达两个多月时间。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同时生活着汉、回等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有关红军在这一地区的民族政策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搜集法,借助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大量有关红军长征两次在甘南藏区的史志资料与口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述。研究内容基本包括两大部分:

  一、红军长征两次在甘南期间的历史事实的研究。这部分有三个章节的内容。首先第一章介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甘南藏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甘南政教合一的宗教环境、以及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复杂的多民族关系。第二章对红军长征先后两次在甘南的基本情况分别作梳理。主要介绍了红一方面军的行军路线,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第二次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南的历程,以及建设甘南临时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等内容。第三章则主要呈现红军两次在甘南时期与当地藏、回民族间的交往与互动关系,重点介绍了红军与当地民族宗教上层势力卓尼杨积庆土司、临潭西道堂的关系。

  二、在前一部分对甘南藏区的环境背景以及红军两次在甘南的基本情况作介绍和梳理基础上,具体分析红军长征在甘南期间民族政策的实践与相关民族工作开展的情况。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研究重点。主要论述了红军严守纪律、以身作则,并借助当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对藏、回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鼓励民族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争取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等民族政策。最后文中进一步探讨红军的民族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红军与当地的民族关系好转,促进了民族团结,并得到了各民族群众物资捐献、翻译带路、修桥搭路、收留伤残红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与帮助;红军在甘南撒下的革命火种,激起了当地热血民族人士的革命斗争,1943年爆发了肋巴佛领导的甘南农民起义;时至今日在甘南民间仍不断流传着有关这段时期的红色历史记忆。 本文通过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论述与研究,验证了红军长征在甘南藏区不仅是红军长征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民族政策的实践也是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上的一次成功探索,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同时基于甘南藏区这段红色历史的研究,对当地红色历史文化的保存与发展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