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武汉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9-07-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一个56个民族俱全的大城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尤为重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举措,也是凝聚各族群众力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武汉的应有之义。

  武汉市少数民族人口基本上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截至2018年5月,全市登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4.1万人,涵盖55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土家族、回族、苗族、壮族,分别占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数的45.5%、10.6%、8.3%、7.1%。其中,16岁至45周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89.9%。在来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务工的占52.7%,就学的占34.2%。近年来,武汉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城市民族工作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进一步提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一是必须强调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明确民族工作“依靠谁、为了谁”,增强各族群众对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政中心组学习计划、各级党校教学计划、各类学校教育计划。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民族观、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升各级党政干部的民族工作水平。三是把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市场、服务行业以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政务中心等作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一是在现有培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武汉地区高校密集的优势,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中招募双语志愿者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领略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切实增强“五个认同”。二是在来汉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中发掘、培育和扶持先进典型人物,发挥先进模范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各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推广“混班教学”等成功经验,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目前,武汉市已经探索出民汉混班教学、民汉混合住宿、代理家长制、大学生与初高中学生结对子的“伴飞计划”等有益做法。在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交流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开放心态的同时,增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民族师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意识。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风俗习惯的形成有其历史源流,并且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应在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发挥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加强交流、促进了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要在全市各区各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形成部门之间齐抓共管、区域之间相互协作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格局。要大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不断提高依法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引导少数民族人口参与地方治理,共同投身于建设武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当中。

  引导新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各相关政府部门、单位和学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活动、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用网民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观”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编辑:闫若之 实习生 周振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