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不应被“伪患者”钻空子
来源:新华网 毛梓铭 发布日期:2019-08-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部分贫困地区“超能力”出台保障政策,医保基金面临“穿底”风险;一些贫困户“赖床不走”,甚至争先恐后当“患者”……据《半月谈》报道,由于基层大病病种标准缺失、监管乏力,部分民营医院蓄意骗保等问题,一些贫困地区小病大治普遍存在,“伪患者”屡见不鲜。健康扶贫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对这些现象不可不察。

  小病大治“伪患者”、赖床不走“钉子户”……类似的骗保行为令人叹息,也常常影响到施策成效。在一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地区,最令基层干部头疼的问题,莫过于此。别的不说,光是直接浪费掉的公共资源,就是个不小数目。特别是当很多人觉得“钻空子”行为有利可图,还不担风险的时候,有组织、成规模的骗保行为更会层出不穷。如此,健康扶贫的兜底性质无从谈起,长效机制则更难落地。

  量力而行,方能尽力而为。不管是健康、教育,还是住房、医疗,哪一个领域的民生兜底工作,都是对公共资源的重新分配。在这里,应强调“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强调集中力量,而非各自为战。只有让更多优质资源惠及最需要的人口,兜底工作才算落在实处。因此,在政策实施中,有没有摸清底数、弄清短板,有没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效果会大不一样。健康扶贫工作怎么做到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帮扶?概括起来,就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能提供哪些帮助,明白群众会遇到哪些困难,到了实践中,才能急人所急、解人所忧,避免好的政策被小病大治带偏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基层过度诊疗现象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公众的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到监管执行,一些新的措施和办法正陆续出台。比如,国家医保局正着手治理贫困地区过度保障政策,坚决制止脱离实际的待遇政策,逐步取消和规范不合规的过度保障措施;再比如,四川省从2017年起开始推广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提取挂床住院、过度诊疗、分解住院等违规行为数据,实现精准排查、自动预警。

  民生保障没有终点。在改善民生这条路上,每个人的行为和表现,都与公共福祉的增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给他人创造价值,多为社会做点贡献,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若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实现。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