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在祖国的怀抱里”之拉祜族——李娜倮:用音乐实现小康梦想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国欣 发布日期:2019-09-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祝 福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蜜一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们,拉祜人纵情歌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也希望我们的拉祜族文化越走越远,走向世界!

  “我会唱的调子像山林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的歌。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最怕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一首《实在舍不得》,引起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背着吉他的拉祜族歌手李娜倮微笑着说:“欢迎来老达保做客!”这是李娜倮和乡亲们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参加的一场演出,精彩的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走下舞台,观众们争相和演员们合影留念。

  “今天我们到这里演出,参加演出的乡亲都有收入,大家很高兴。”作为演出的组织者,李娜倮高兴地说。

  李娜倮的家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这些年来,这个拉祜族寨子因音乐而兴,成为当地的“明星村”。

  “唱歌跳舞是我们拉祜族人的传统,有句俗语说:‘会说话就唱歌,会走路都会跳舞。’”李娜倮说。

  多年以前,老达保只是澜沧县大山深处一个拉祜族聚居的村民小组,村子与外界的联系,就是一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道。寨子里的村民认识外界的途径很少,与外面交流的机会更少。在田埂边,在篝火前,传统音乐与舞蹈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

  而老达保的声名鹊起还要从多年前说起。1984年,李娜倮的父亲李石开偶然听到别人弹吉他,立马被迷住了,跟着别人学习了一个月弹吉他。回家之后,他就卖掉一头猪,买了一把吉他。

  这个西洋乐器一进山,立刻吸引了乡亲们的目光。没过多久,对音乐有着天赋和热情的拉祜族村民,纷纷跟着李石开学起了吉他弹唱。在扫弦高歌中,乡亲们感到了快乐。于是,一幕奇景在老达保这个小山村出现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弹起了吉他。

  胸前,是跳动着音符的吉他。身后,是仍然困窘的生活。转机,在不经意中到来。

  2005年,在澜沧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老达保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奇妙碰撞,让老达保人出了名。“我们成明星了,好多地方的人邀请我们去演出,我们也坐上飞机了。”李娜倮说。

  不过,老达保人最期待的,是能在自己的寨子里演出。李娜倮说:“每次到不同的城市演出,感受都不一样。繁华的都市、丰厚的报酬都没有动摇我在家乡演出的心。家乡是梦开始的地方,有数不清的故事和回忆。”

  2009年,国家启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老达保成为试点之一。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这为这个拉祜族寨子走上 “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致富之路奠定了基础。

  “村子变漂亮了,来寨子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李娜倮说,来的人多了,村民们都自觉地把村里的道路和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为了将拉祜族文化更好地展示给游客,让游客在吉他声和歌声中感受老达保人的热情,村民们自发组成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而李娜倮做了公司的“当家人”。

  李娜倮介绍,公司成立后,她一直积极探索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符合文艺生产规律的新型经营模式。一方面,要保护、传承、开发好原有的民族文化,使老达保文艺表演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更加规范,让拉祜族歌舞走遍全国、走向国际;另一方面,要做好“文化+旅游”的大文章,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绿色金三角”旅游环线。

  现在,老达保逐渐建起了农家乐和民宿。“下一步,我们希望游客在老达保不仅是看一场演出就走了,而是可以留下来、住下来。” 李娜倮说,只有这样,村民才能更大程度从文化旅游中获益。

  在家家弹吉他、户户爱唱歌的氛围中,老达保的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对民族音乐舞蹈都充满兴趣。李娜倮还被特聘为酒井乡勐根村完小的双语教师,教孩子们跳芦笙舞、摆舞、弹吉他。“孩子们跟着大人到外面看世界,他们的眼界更宽广了。”李娜倮说。

  这几年,李娜倮还关注着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的传承和发展,老达保人歌声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了。“村民们都说,我们遇上了好时代。国家富强了,歌舞也就值钱了。”李娜倮说。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