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多彩生活“绣”出来——“壮美广西 幸福村寨”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日期:2019-09-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游客参观旧州绣球一条街 (靖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1990年的旧州 孔 兵/摄

 

  来到靖西市旧州街的游客,每天都会看到一幅温馨的画面:老人们坐在家门口,一针一线地制作绣球,那认真又悠闲的神情,成为老街一道风景。

  旧州街有上千年的历史,是靖西壮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该市保留壮民族习俗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绣球是旧州最著名的文化符号,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

  绣球在靖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壮族村落,男青年阿弟与姑娘阿秀相爱。一天,恶少被阿秀的美丽吸引,找上门来要带走阿秀,阿秀和家人严词拒绝。恶少恼羞成怒,把阿弟抓去投进牢房。因为思念心上人,阿秀哭瞎了双眼,但她依然每天为阿弟织绣球。因为看不见,阿秀的手被针扎满鲜血,浸到了绣球里。织好绣球后,阿秀让亲人送给牢中的阿弟。阿弟把绣球挂上脖子的瞬间,红光一闪,牢门自动打开。逃出牢房的阿弟带着阿秀跑到一个山脚下,过上了幸福生活。由此,绣球就在这个壮族村落代代相传。

  “小时候,一边听着美丽的传说,一边看别人做绣球,不知不觉自己就学会了。”旧州街黄肖琴老人说。

  改革开放后,有一天,黄肖琴带着绣球到百色玩,有人看到了,想跟她买。回家后,她开始琢磨绣球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渠道,村里人也跟着制作和售卖,慢慢地,旧州绣球开始为世人所熟悉。

  在几十年的绣球制作生涯中,黄肖琴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12瓣绣球基础上设计出30瓣绣球,在平绣绣球的基础上研制出堆绣绣球,使绣球更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1995年,她在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术品大奖赛中获奖,此后还荣获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她的绣球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献礼港澳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绣球均出自她的巧手。

  近年来,旧州街群众把制作绣球当作产业来发展,建立了绣球协会,对绣球制作者进行培训,现在协会已经发展到800多人。如今,旧州绣球年产量达到50多万个,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

  踏着旧州街的青石板路,看到的是由绣球“绣”出来的多彩生活。

  两年前,靖西市新发展投资集团决定全面升级改造旧州景区。如今在旧州街入口,一个绣球雕塑即将拆架,沿街外立面改造正在推进中。“重点挖掘绣球文化、壮族那文化,争取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新发展集团董事长杨召宇介绍,由集团带头组建民宿,形成规模,让村民有了新的致富路径。

  旧州街妇女主任赵晓蕾带着记者参观了两间由古民居改成的民宿。“抚摸着青石砌成的墙体,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坐在窗前看书,阳光斜射下来,感觉整个心灵都在回归。”一位女游客对民宿赞不绝口。

  “因为有了绣球,有了游客,我们早早就脱贫了,80%以上人家都有了小汽车。”赵晓蕾说,壮家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

------------------------

  记者微评

  旧州绣球已成为壮族人民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文化使者,成为让世界了解靖西、让靖西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如今靖西把绣球产业确立为旧州街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绣球一条街,让绣球的技艺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旧州绣球抛向世界,划过一道道炫丽抛物线,正是壮乡开放发展的象征。

  (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李 鹂 韦国策 原文编辑:罗小灵)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