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佛教对外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记者 俞灵 发布日期:2019-12-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2月16日至20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迎来了本年度宗教类最后一个培训班——中国佛教协会对外交流工作培训班,为全年宗教类40余个培训班划上完美的句号。

  中国佛教协会一直高度重视对外友好交流和海外联谊工作,今年在珠海先后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对外交流委员会会议、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题为“点亮心灯、祈愿和平”的第二届中美加佛教论坛,为弘扬中国佛教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佛教故事、开创佛教对外交流联谊新局面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据悉,此次培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关于对外交流工作最大规模的培训,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近150位学员听取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世界宗教现状与宗教中国化”“‘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鉴”“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等精品课程,以及来自外交部、中央统战部、台办等部门领导的专题讲座。

  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参加了培训。他表示,中国佛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的少林寺,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建;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在少林寺后山面壁9年,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被尊为“天下第一祖庭”。

  “中国的高僧曾经到世界各地传播佛教文化,如今,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到中国寻根问祖、朝拜祖庭。这样走出去、请进来的事例非常多。”释永信介绍说,少林寺将学佛参禅、教授少林功夫,教学汉语(汉字)、中医推拿、针灸按摩、琴棋书画等内容制作成相关课程,在少林寺的海外文化中心进行推广。他希望中国佛教界主动融入世界,把佛教的文化和理念与有需要的人分享。

  “我们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服务对外交流,即通过佛教这一桥梁纽带和周边国家进行交往。”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说,中国佛教对外交流有着很大优势:三大语系齐全,有大量的汉藏佛教经典文本;部分寺院具备对外交流的经济基础和主观意愿;“一带一路”建设更为佛教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

  不过他同时指出,缺乏高端对外交流人才、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国际竞争力、“走出去”的配套条件不充分等因素,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往往人走出去了,文化没有走出去。或者文化走出去了,没有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佛教走出去一定要深入当地主流社会。”刘威表示,要汇集学成归国的海外留学僧力量,与高校联合培养对外交流人才,发挥佛教英语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对外交流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佛教界需要得到更多的锻炼。”

  近年来,中国佛教协会积极打造世界佛教论坛、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中美加三国佛教论坛等对外交流品牌,建立澜湄流域佛教交流机制,参与国际佛教组织活动;河南少林寺的海外传播、北京灵光寺的佛指舍利效应、深圳弘法寺面向东南亚的交流、中尼宗教交流的标志尼泊尔中华寺等重点寺庙发挥了对外交流的品牌效应;中澳新三国首届佛教论坛也将于明年初在澳大利亚举行。

  云南省佛教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学员晁黄娜表示,5天的课程学习,切实对对外交流工作作出了实践性指导。“太多的生动案例讲解,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了解了各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晁黄娜说,云南作为新中国早期佛教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通道,自1955年起,一直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华文化的声音。近年来,云南佛教界成功举办了7届崇圣论坛、两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在国内外佛教界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及澜湄国家佛教界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借助三大语系佛教共同发展的独特优势,坚持团结和带领各民族信教群众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作出贡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莎认为,中国佛教对外交流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从现在做起,把培养高素质僧才作为历史赋予的职责,为佛教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通过近3年的教学改革,加大了课程特别是宗教类课程的研发以及模块形式的创新,我们愿意为广大宗教人士提供一个研究和发挥才能的平台。”

《中国民族报》(2019年12月24日 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