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雪域高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生态建设纪实
来源:新华社 张京品、田金文 发布日期:2020-03-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3月的雪域高原,暖风拂面而来,沉睡了一冬的高原渐渐醒来。

    从拉萨河畔树木成林的南山公园,到拉萨城北百鸟飞舞的拉鲁湿地,从雅江两岸16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到藏北羌塘回归自然的“动物乐园”,高原大地生机勃勃,一幅“最美第三极”的画卷正渐次舒展开来。

    这画卷,正是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累累硕果。

 

    把西藏生态保护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被誉为“亚洲水塔”,是我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感应器”,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西藏也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地区,一旦破坏,修复难度较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说,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西藏1951年和平解放后,国家高度重视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目前,这次科考正在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罗杰说:“国家对西藏生态保护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部署,体现了国家对西藏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西藏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奋力筑牢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人民的“母亲河”,中游日喀则市南木林生态示范区曾经是一片戈壁荒滩。南木林县仁欧村村民过去习惯到山上砍柴生火,导致土地沙化严重,村民在家里喝甜茶,都得涮几次杯子里的灰尘,吃尽了苦头。

    2014年至2017年,国家投资1.5亿元,在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内植树造林3万余亩,2018年至今又建起了1万亩的生态林。这条长达50多公里的“生态绿洲”,成为雅江沿岸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得益于《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实施。据了解,截至2019年,西藏已累计投入117亿元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为西藏生态环境保驾护航。”罗杰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先后颁布实施了60多部地方性法规,为高原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来,西藏陆续实施了消除“无树村”“无树户”“无树单位”以及“绿色围城”“树上山”等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并通过实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把大自然留给野生动物。2019年,西藏有4058人搬出极高海拔生态保护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全区45%的区域被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建立了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已累计命名自治区级生态县17个、生态乡镇213个、生态村2373个。

 

    美丽西藏建设释放“生态红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世界屋脊”筑起了生态文明高地,在高原上生活的各族群众也享受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红利。

    位于雅江南岸的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曾饱受灾害性风沙的侵扰。经过40年持续造林治沙,一道长160多公里、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崛起在雅江山南段,贡嘎机场航班起降受灾害性风沙影响天数,最高时每年可达60多天,现在明显减少。

    山南市扎囊县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里,阿扎乡村民卓玛曲吉一边育苗,一边用脚打着拍子哼着歌。

    近万亩的生态产业扶贫项目——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在此落地后,卓玛曲吉便将自家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同时来到繁育基地打工。

    “主要是灌溉、除草、施肥、修枝,每天有160元的工资。”卓玛曲吉说,“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还让家乡更绿了,特别高兴。”

    记者了解到,2019年西藏落实生态岗位60多万个,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各类奖补资金97.7亿元,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雪山在太阳的照射下,上演着一幅“日照金山”的景象;碧湖如镜,映照着雪山巍巍倒影;蓝天白云间,黑颈鹤翩翩起舞;广阔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驴自由飞奔……大美西藏正期待着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八方游客的到来。(完)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