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扎鲁特旗组织实施“乡土人才+贫困户”帮带合作模式,为贫困户农牧业生产增收拓宽路径。全旗1000余名乡土人才活跃在206个嘎查村,指导贫困户增收致富。(5月11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贫困山区的脱贫工作,需要人才,但是最大的难题就是引进人才,存在巨大的人才短板。引人才到基层不容易,留人才在基层更不容易,而贫苦山区,要引进人才更是难上加难。通过政策引导让一部分人才愿意走向基层,不能只是把目光向“外”看,更要把目光向“内”看,要让那些土生土长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或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成为“香饽饽”,让他们成为撬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人才力量。
选人,激活“潜藏”人才。乡土人才,主要是指农民企业家、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中的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人才,对脚下这片乡土满怀深情,无疑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财富。善当“伯乐”,识别出那些潜藏的“千里马”,选用那些对当地有感情的人才,带上深情去服务当地的发展,有利于激活整个乡土人才的活力。
“育人”,发展壮大人才。把乡土人才的培育,更好地统一到当地发展、脱贫攻坚的大局中去,需要看到乡土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更好地予以解决,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乡土人才。要挖掘更多有潜能的乡土人才、根据当地需要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培育。
用人,发挥人才示范作用。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让乡土人才站在更适合的岗位上,以人才项目为抓手,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乡土人才汇聚起来,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变成地方发展的巨大力量,才能够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既需要加强人才引进,补足脱贫攻坚中高端人才的短板,也需要加强乡土人才的选、育、用,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人才成长搭建更好的舞台,建好干事创业的软环境,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