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自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户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以来,截至5月21日,成都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新华网 5月26日)
或许,成都也没有想到,看起来并不“吸眼球”的举措,却成了“抄作业”的对象。“占道经营”“路边经济”,一个之前城市管理“严管”的对象,却为当地增加了10万个就业岗位,被公众点赞的同时,还得到了总理的认可,缘由值得深思,经验更值得总结。
为“占道经营”“路边经济”解封、松绑,之所以受到公众、舆论甚至是领导的点赞支持,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和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是重要原因。但更应看到,看似给予“小摊小贩”经营方便的举措背后,不仅折射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理念上的不断升华,更反应出地方官员在为民服务方面作风上的持续转变。
从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和推动餐饮店铺复工的效率来看,通过对管理手段的调整,允许商户商贩重启“占道经营”、点亮“路边经济”,这些对减轻和弥补经营者因疫情所造成影响是必要的,对提升城市的“烟火气”、恢复城市的活力,更有效的。特别是,随着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稳定就业和收入增加,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也是大“利好”。
“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可以说,搞“占道经营”“路边经济”的大多是小食店、水果摊、杂货铺等小摊小贩,但由于其涉及从业人数多、服务对象多,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除了能增加商家的收入外,也方便了周边的群众,完全是“小市场”解决了“大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民生问题慢不起等不得,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考验地方官员的责任担当。为“占道经营”“路边经济”解禁、松绑,不仅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也是地方官员作风的转变,为民服务需要大作为,关键是要找准“小切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既需要责任担当,还需要善作善为。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