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牧区边缘户返贫 巩固草原脱贫成果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其其格 发布日期:2020-07-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1.6万,累计减贫15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至0.11%。今年初,随着20个旗县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接下来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今年,内蒙古将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救助兜底保障大排查,重点关注五类贫困人口,包括全区未脱贫人口、已脱贫存在返贫风险人口、边缘户中存在致贫风险人口、无劳动能力人口、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要逐户逐人摸清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对象及时实施分类精准救助帮扶。

  笔者认为,在排查过程中,对于草原牧区贫困边缘户需要重点关注。

  草原牧区贫困边缘户是指徘徊在贫困线上的相对贫困群体,其显著特点是家庭收入略高于贫困线标准,生产资料相对完备,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比较强,但生活支出高、家庭负债高、返贫风险高。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草原牧区贫困边缘户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发生自然灾害,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二是因异地就医、就学等产生的医疗和教育支出;三是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激烈波动的冲击;四是家庭发展规划不合理,表现为盲目扩大家庭生产规模、建设超出承受能力的基础设施、缺乏理财意识等。

  有效防止草原牧区贫困边缘户返贫,需加强思想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基层干部要加强对草原牧区贫困边缘户的思想鼓励和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强大力度和决心,有效调动他们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主动性。要摸清牧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及返贫风险因素,完善就业激励机制,对贫困边缘户积极进行产业扶持和创业就业帮扶,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机能。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完善草原牧区民生保障体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要改变传统帮扶方式,从更深层次进行扶持。在帮扶的方式方法上,要更多采取就业、产业、教育、创业、职业培训等更深层次的帮扶模式,变“输血”为“造血”。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传统畜牧产业基地,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重点发展牧业合作社等牧民互助模式,让贫困边缘户以草场入股、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加快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产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赛马赛事、马产品加工、马术运动等马文化与马产业,传统奶制品、皮毛制品、服饰等民族手工业,延伸产业链,推动草原牧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草原牧区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年轻人,要积极帮扶年轻一代就业创业,激发年轻一代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要传承发扬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加大教育扶贫和职业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年轻一代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鼓励扶持其自主创业和稳定就业。提升草原牧区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使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