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劳务协作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来源: 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李雄鹰 发布日期:2020-08-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记者近日在广东省江门市采访时了解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扎实推进下,来自西部地区的贫困户按照自己的脱贫意愿得到精准帮扶,在珠三角开启了不一样的脱贫路。

  22岁的李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在当地县城的学校食堂里当切墩师傅。连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是,有一天他竟然会在广东成为挖掘机驾驶员。

  8月10日,他在江门和一家建设公司签下用工协议。

  “切墩一个月也就挣2000元,并不是我想做的工作。”李凡说,他没什么文化,一直想着学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能增加点收入。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培训机会,而且还要花钱,他放弃了“不踏实”的想法,专心干了两年半的厨房工作。

  广东省江门市和四川省泸定县是对口支援的结对帮扶关系,按照贫困户的脱贫意愿精准帮扶一直是两地的工作重点。经过摸查,帮扶干部发现泸定县一些贫困户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很突出。经过两地对接,今年7月下旬,全免费的挖掘机驾驶培训班在江门市开班了。

  李凡和其他8名学员参加了这次培训班,他们中最小的19岁,最大的35岁。在15天的实操培训中,挖掘机驾驶资深教练对他们进行了挖沟、找平、爬坡等系统性授课和训练。8月10日,他们顺利完成了所有培训课程,成为合格的挖掘机驾驶员,分别与江门市两家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曹志明说,挖掘机驾驶员是紧俏工种,在广东平均工资约六七千元。本次培训班把精准技能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户“学想学的技能、干想干的工作”。

  “只有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想法,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曹志明说。

  对接此次培训班的泸定县人才交流和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张波说,泸定县目前正在搞新城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挖掘机驾驶员的用工需求很大。学员们既可以选择留在广东就业,也可以回到老家,不愁找不到工作。

  “技多不压身。”李凡说,驾驶挖掘机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多磨炼,不断提升技能。“开挖掘机风吹日晒,肯定比在厨房里工作更辛苦,但挣得多,有奔头!”他说。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像李凡这样的贫困户找到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2016年以来,广东与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通过劳务协作,帮助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广东企业务工,实现稳定脱贫。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转移川、桂、黔、滇四省区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的人数超过34万。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