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千里来相会”—— 阿不都艾尼与河南濮阳的故事
来源: 刘丽霞 发布日期:2020-08-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初春,在全国各族同胞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从新疆伊宁来到河南濮阳创业的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夫妇,将亲手制作的2000张馕饼,送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手中。

  “濮阳、新疆都是我们的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族人民要手挽手、心连心,共同为祖国繁荣昌盛加油助力!”阿不都艾尼说。

  艰苦创业,落脚濮阳

  艾尼,是朋友们对阿不都艾尼的称呼。由于父母早逝,艾尼家境贫寒。28岁时,他离开新疆外出创业,几经辗转落脚濮阳。

  1995年,艾尼在濮阳市一处菜市场附近摆起烧烤摊,生意日渐红火。生计稳定后,他把妻子、孩子接到濮阳。热情、朴实的艾尼一家人受到大家的欢迎,他们很快融入这座城市。

  2004年,艾尼决定将生意做大,拿出多年积蓄,从濮阳人刘怀柱手中接转了一家饭店。但因为经营不善,饭店没多久就濒临倒闭。刘怀柱夫妇不但帮助艾尼付清了房租,还承担起他们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和孩子上学的费用。在房屋租赁期满后,两位老人又帮助艾尼找到新店址,免费为他提供厨具、餐具和桌椅,并资助他5000元启动资金。经过辛苦经营,艾尼的新疆风味饭店日渐红火起来。

  刘怀柱一家人的无私帮助温暖了艾尼全家人的心。艾尼无以报答,就认了刘怀柱夫妇为干爸干妈,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爱心善举,情洒豫疆

  在濮阳的打拼生活,让艾尼一家深深感受到濮阳这座城市的温暖。2016年3月,他的饭店搬迁新址,他特意将店名改为“民族团结饭店”。

  作为饭店经营者,艾尼认为“扶贫济困就是为民族团结作贡献”。凡是学生到他的饭店就餐,每份饭菜他都会给予优惠,深受学生们欢迎。每年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艾尼都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爱心餐。他还经常带领家人和员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有时,他还会把灶具、餐具、食材带到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动手制作新疆美食,与他们载歌载舞,共度美好时光。

  艾尼还经常到濮阳市益点爱助学中心,为长期救助的9名孤儿送去衣服、食品、生活用品等。2017年7月,听说正在濮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白血病的单亲家庭女孩胡凯丽经济困难,他立刻赶往医院,送去慰问金1000元。艾尼说:“不管是濮阳人还是新疆人,56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应该共同帮助胡凯丽渡过难关。”

  情系桑梓,反哺故乡。艾尼从小父母双亡,由姐姐和乡亲们抚养成人。致富不忘故乡人,在濮阳20多年的创业中,他影响和带动不少家乡亲友来濮阳创业、务工,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一部分人的钱袋子鼓起来后,返回新疆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在濮阳扎下了根。

  不忘党恩,团结奉献

  2019年,艾尼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不仅热心公益事业,还积极配合做好新疆籍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在各级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指导下,他坚持每月在民族团结饭店门前举行升国旗仪式,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学法守法护法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在濮阳的新疆籍流动人员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回报社会、奉献爱心,艾尼在濮阳倡议发起“墙上便饭”公益活动,成立“艾尼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设立“艾尼民族团结慈善救助基金”,每3年捐助10万元,用于关爱环卫工人和救助贫困老人、孤儿、贫困学生等。

  20多年来,艾尼夫妇在艰苦创业中,热心服务社会、爱心奉献濮阳,架起了民族团结的友谊桥梁,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典范。艾尼曾荣获“感动濮阳十大人物”等称号,他的家庭也被评为“濮阳市最美家庭”,他所经营的饭店被授予“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称号。

  艾尼虽然没有惊人的壮举,却有无数个用爱心编织的平凡故事。“濮阳有我的干爸干妈,有我资助的正在上学的孤儿,还有敬老院的老人和难忘的父老乡亲。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艾尼说,他在濮阳居住的廉租房在“盘锦花园”,他的老家在伊宁市“潘津镇”,读音相似。“有缘千里来相会,我这辈子与濮阳有缘。”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