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答卷写满“稳稳的幸福”
来源:新华网 洪玉杰 发布日期:2020-11-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也无易事。在青海,改善民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重大政治问题。

  话及民生,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温润着农牧民群众的心田:每年集中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全省14.55万户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人口如期“清零”;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2196元增长到2019年的899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令人欣喜的数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的“稳稳的幸福”。

  一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能让群众广受益、得实惠。

  自2017年11月14日,省城西宁正式步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将创城作为造福于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城已然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省城西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拥有更多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西宁市南川东路64号一老旧楼院,居民刘大妈提出院子里的垃圾箱臭气冲天,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时,创城办现场责令中区主要负责人立即解决这一问题,并针对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小区管理缺位等问题,抓紧进行全方位整改,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行动,把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作业“触角”向乡镇和农村延伸,迅速提升了城市品质。如今,通过西宁市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绿地倍增行动,有效改善了城乡卫生环境状况。小区环境变美了,街道路灯亮起来了,出行环境越来越舒心了,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就连公交换乘系数,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居全国前列,99%公交出行至多换乘一次可达。

  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重点地区。仅青海省六盘山片区涉及两市7县(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共有804个贫困村20.9万人。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确保今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青海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经过不懈努力, 全省属于六盘山片区和涉藏六州内的42个县(市、区、行委)全部纳入新时期脱贫攻坚主战场,1622个贫困村52万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有效解决。数据背后,是沉甸甸民生情怀的具体体现,是以初心践行使命的集中彰显,是用奋斗谱写时代新篇的全新展示。

  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

  努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上学、医疗、养老、城乡环境卫生等实事抓起,从群体最盼望解决的实事做起,把群众的需求切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

  在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南岸,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城南社区,得益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持续稳定运行,社区老年朋友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立于2019年11月份的城南日间照料中心,内设娱乐室、阅览室、休息室、餐厅和棋牌室。“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照料中心经理田兰芳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仅海南州建成敬老院1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家,农牧区互助幸福院120所,正在新建养生养老基地3所,以此提高和满足城乡老年人相互帮助、相互关照的养老需求,为入住的老人提供食宿、起居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综合性养老服务。2016年至今,通过政府购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为困难老人提供服务8.6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151.4万元。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每6元财政支出教育占比1元、连续5年决策制定千人教育计划,通过不断加大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力度,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改善校均规模进一步扩大,促进办学效益显著提高。玉树州把高中教育异地办班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缩小教育区域差距、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已在北京、四川等4个省市的14所学校举办玉树高中班,累计送出异地高中生7073人,并累计补助资金1.5784亿元。同时,玉树州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为建档立卡户高中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累计补助1414万元,共惠及贫困生4984人。

  走进世界上公认的“海拔最高、感染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防治最为复杂”的包虫病流行地区,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因为致死率较高,不少老百姓都谈之色变,称包虫病为“虫癌”。为了让更多的农牧区群众尽早摆脱包虫病的困扰,我省不断开展包虫病规范化技术培训、属地化手术救助、现场手术示教等活动,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包虫病诊疗新理念、新技术下沉到基层。

  如今,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代表的包虫病救治团队已建立起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包虫病患者临床救治体系,目前已经成立玉树、果洛2个诊疗示范基地、6个乡级救助站、3个基层救助机构,累计筛查包虫病重点人群5.8万人次,为优势技术下沉提供良好平台。

  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贴着全省最贫困地区之一标签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似乎没有太多“翻身”的优势条件。

  洛角原是达日县吉迈镇跨热村的牧民,全家仅靠少量的牲畜维持生计。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洛角首批安置到了岭格社区,分到了一套79.5平方米的藏式风格的二层楼房,还配套有围墙、大门、煤房、水电暖厕等设施。这让一直在草原上生活的洛角高兴不已。

  “搬到这里以后自己看病、小孩上学都特别方便。这两天在县城找了一份卸货的工作,每天能挣150元。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洛角家里共有3口人,小孩就在家对面的民族中学新校区上学。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如今,我的妻子也加入了草原管护员队伍,一年有21600元的固定收入,我平时打点临工能收入几千元。”洛角说。

  岭格社区作为达日县最大的扶贫安置点,共安置贫困户695户2558人。社区不仅配套了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还修建了学校、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和群众安心生活、生产的“三个便捷、两个安心”目标。

  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村民已经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除了自用,全村家家户户剩余的光伏电能都将并入国家电网,每户每月可稳定收入100多元。这是他们除了易地搬迁和旅游致富外,尝到的另一个甜头。

  易地搬迁后,村民们要想实现脱贫,就要走发展产业这条路子,激活脱贫内生动力,促进村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巩固长期脱贫成果。无论是“旅游饭”还是“阳光饭”,德吉村吃的都是“生态饭”。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实现生态管护员全覆盖,针对1.72万户园区居民,每户都选聘一名生态管护员,每个月的工资1800元,一个管护员一年的收入达到了21600元,对于农牧区的脱贫增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超过60%的牧民进了城,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越是在困难和压力叠加时期,越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因为如此,在“祖国聚宝盆”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今年疫情期间,党委政府发挥“政策、资金、行动”三位一体保障机制作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确保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7%以上,实现零就业动态家庭清零。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和劳务经济,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因为如此,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自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来,结合发展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优化、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农牧业生态系统养护修复等五大重点工程,社会和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形成了高寒地区农业绿色技术新模式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绿色新路径。

  因为如此,在格尔木市,仅在2020年,总投资4.27亿元,确定了十大类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教育提升、医疗服务、幸福养老、稳定就业、优化出行、民政救助、环境改善、文化惠民、生态防治、乡村振兴十大领域。

  ……

  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省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大美青海”的城乡山水间写满“稳稳的幸福”故事,交出既有温度又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