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 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扶阿昌族脱贫纪实
来源: 丛蓉 李翠 发布日期:2020-12-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阿昌族村民在油茶种植基地采摘油茶果。 李翠摄

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村民自发在村里立起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雕塑。李翠摄

孩子们在崭新的教室里上课。丛蓉摄

村民在整理烟叶。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供图

采茶归来的村民。 李翠摄

  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的半山区,以前主要靠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生,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薄弱,群众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泥巴路、破木房、人畜同屋不见光、寒冬腊月吃粗粮”,是这里曾经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为切实做好深度贫困地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攻坚工作,云南省委、省政府协同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5家企业集团帮扶布朗、阿昌、怒、普米、景颇、拉祜、佤、傈僳等8个少数民族,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脱贫攻坚之路。阿昌族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

  2015年7月起,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帮扶行动以建设“幸福阿昌”为载体,在德宏州阿昌族聚居地区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德宏州阿昌族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95%下降至2019年的0.53%,如今已实现整族脱贫。

  通新路,住新居:阿昌山寨开启新生活

  位于滇西边境的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群山环绕,田园秀美。环乡公路旁,金黄色稻田一望无际,“青砖灰瓦金腰带”的阿昌族特色民居鳞次栉比,户撒刀、户撒银饰散发着独特魅力,吸引游人驻足。

  “以前如果说有到户撒的任务,那真是让人头疼,因为到户撒的路实在太烂了。”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段师傅说。但如今进入户撒乡,是一条高标准的环乡公路。路边刚收割完的稻田上,时不时有几头水牛在吃草。这条公路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扶陇川县的项目之一,新修的公路围住了户撒村民的良田,也带来了阿昌人民脱贫的希望。

  “新建的环乡公路长42.195公里,正好是一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员吴斌介绍,环乡公路建成后,户撒乡对沿路景观进行规划,通过举办山地自行车和马拉松比赛等,带动了乡村旅游。

  沿着宽阔的青石板路走进户撒乡来细村,看到“彩妹农家乐”灯箱,就到了康团翁的家。

  康团翁家门口,停着新买的拖拉机,房子是新建的,院子里还种着蔬菜。

  6年前,康团翁因为种植10亩水稻一年只收入4000多元,支撑不了一年的开支,夫妻俩只好外出务工。2016年,听说村里要发展烤烟种植,康团翁和妻子回到家乡,正好赶上了“阿昌族整族帮扶示范村建设”的机会,康团翁得到了6万元的补助,建起了新房。2017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又补助了他两万元,支持他开起了农家乐。

  “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吧。”康团翁家的农家乐在每年春季油菜花开的时候最受欢迎,很多都是回头客。

  据了解,在阿昌族整族帮扶示范村建设中,安置在新村的每户村民可得到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资金10万元、地方政府补助4万元,另外还可享受6万元的贴息贷款。其余选择在原址重建房屋的村民每户可得到帮扶资金6万元;选择房屋加固的村民每户有4万元帮扶资金。

  示范村建设过程采取新旧结合的方式,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新村建设、老村改造都保留阿昌族村寨风貌特色,并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和旅游开发的需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建设了硬化道路、文化活动室和广场、标准化的学校和卫生室、养殖小区等,还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覆盖了宽带网络。

  建成后的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新村,被村民取名“卑妥瓦”,意为“党的光辉照耀的地方”。村民还自发在村里立起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雕塑。闲暇时候,村民们聚在文化广场上,歌唱美好生活。

  因地制宜,一乡一品: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今年是赵宝兴当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村委会主任的第14个年头。

  “没有产业,日子就过不好。”赵宝兴说。横路村气候条件优越,适合种茶。2006年上任后,赵宝兴就带领乡亲们发展茶叶产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种植技巧,产业并未形成规模,很多茶园一度遭到弃管、弃采。

  2015年,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行动启动。扩大种植规模,升级改造茶园,传授种植技术,加强收购、加工等环节管理……工作队与村两委同心合力,为横路村的茶叶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从最初的不足200亩,到如今的近2900亩,横路村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产品逐渐优化。以茶叶产业为主导,工作队指导横路村发展起烤烟、甘蔗等种植业以及养殖业。2019年,全村仅茶叶、烤烟、甘蔗3项的产业收入,就分别超过了1200万元、240万元、80万元。

  一片片烟叶也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叶”。

  2016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关璋村发展烤烟种植。赵聪会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本就想靠自己努力过上好日子的她,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试着种了5亩烟叶。“一亩烟叶的毛收入4000多元,除去成本还剩近3000元,第一年我就挣了1万多元。”赵聪会给记者算了笔账。赵聪会尝到了种植烟叶的甜头,今年通过承包租地,她的烟叶种植面积增加到了50亩,不仅还清了盖房时欠的钱,她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赵聪会不是个例,几年下来,关璋村不少村民靠种烟实现脱贫,有些还成了种烟高手。

  烤烟产业是基础,其他产业也不能落下。“精准扶贫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以烟叶种植产业为基础,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1+N’扶贫方式,助力阿昌族群众脱贫致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说,立足阿昌族聚居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等优势,帮扶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除烤烟外,甘蔗、滇皂荚、白花油茶、织锦等一大批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良好发展局面。

  产业发展让阿昌族乡亲们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九保乡的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4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806元提高到9621元。

  扶智扶志: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中午时分,走进关璋村幸福小学的校园,红旗飘扬,书声琅琅。

  “以前,村里教学条件差,很多适龄学生选择去镇上或县上读书,学校只有4名老师和两个班30多名学生,校舍也是土木结构。”校长瞿俊杰介绍,帮扶项目启动后,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资780多万元修建了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运动场,还为学校添置了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桌椅。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慢慢地,在外读书的孩子回来了。如今,学校有学生101人。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起来也方便了。

  建设户早幸福小学、横路幸福小学、关璋幸福小学,对农村户籍的880名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的助学补助……教育帮扶项目为阿昌族学子插上了追梦的翅膀。

  扶贫难在扶志。为帮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主动性积极性,帮扶工作队下了不少功夫。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工作队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开展法律法规、务工知识、持家理屋、子女教育、文明礼仪、环境保护等培训。培训内容实用接地气,群众们都坐得住、喜欢学、用得上。

  关璋村牛场地自然村村民梁其炳不仅创办了大团坡白花油茶专业合作社,还种草果种木耳,养牛养鸡养蜂,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在工作队的指导下,梁其炳承包流转的油茶园得到升级改造,亩产油茶果从150公斤提高到700多公斤。

  像梁其炳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在帮扶工作队的鼓励下,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着引领作用。梁其炳长期吸纳村民到茶园劳动,丰收季每天需要雇10余名零工,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增收。

  “要立下志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不等不靠,以贫为耻。”关璋村村民梁其炳不仅自己自力更生,还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传递给其他乡亲。

  “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成果,不仅使阿昌族受惠,帮扶区的各族群众都从中获益。”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德宏州三乡整族帮扶工作队总队长肖志新说。

  在康团翁家的客厅里,墙上的一张照片格外抢眼:照片中,定格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20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家中,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的温馨场景。

  几年前,工作队进驻户撒乡时,将这张照片放大、洗印、裱框,送到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传递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牵挂。照片左下角,赫然印着两行红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肖志新说,阿昌族整族脱贫的历程,正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

  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倾力帮扶下,阿昌族实现整族脱贫。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一些启示。

  高位推动,精心部署。在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中,各方将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领导和德宏州党政领导为双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州、县党委政府从扶贫、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州、县两级项目管理局,并委派州、县扶贫办主任担任项目管理局局长,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员进驻项目管理局,配合抓好项目管理、资金监管等工作。按照“党委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帮扶、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目标,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个人,把任务安排到乡、到村,把项目落实到田间、地头,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一部署安排,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整族帮扶是一项重大、复杂、系统、艰巨的精准扶贫工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部门和社会资源统筹协调,通力协作,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全州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的领导和动员下,全州各行业部门和社会资源得到统筹协调。各行业部门立足政策优势和技术力量,把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与“挂包帮”“转走访”、全州的产业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易地搬迁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全力推进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作为对口帮扶企业,采取“资金支持、项目支撑、制度保障、全程参与”的帮扶模式,举全系统之力推进整乡整族帮扶工作,共选派30名干部驻村帮扶,132名党员干部与项目区228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指定23家直属单位与项目区村寨进行一对一结村帮扶,确保了村村有人帮,户户有人管,为阿昌族整族帮扶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创新方式,精准施策。将创新作为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的动力源泉,始终贯穿帮扶工作全过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采取“村民讨论表决+专家论证”的方式确定项目,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用企业精益管理理念,按照现场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收方工作与工程进度同步、资料整理与工程进度同步、质量监督报告与工程进度同步等进行项目管理。加大项目公示力度和全程跟踪审计制度,保障群众利益和帮扶资金安全。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搭建德宏州阿昌族整族帮扶数据库,摸清每一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

  党建引领,激发干劲。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机关党委和帮扶地区党组织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倡导党员担当尽责先上、入户解困先上、调解矛盾先上,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大课堂。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员每年驻村天数超过30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重视教育引导和宣传,使群众从“被动干”变“主动干”、从“要我干”变“我要干”,激发起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汇聚起共建“幸福阿昌”的磅礴力量。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