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两个命运共同体的内外融通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周少青 发布日期:2021-01-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表明,中国各民族的命运本质上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中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此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党和政府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通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推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确保各民族同胞都能与祖国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同频共振。

  中国各民族与国家之间休戚与共的命运逻辑,必然会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是中国对世界各民族、各文明(文化)的基本态度。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深入过程中,某些西方大国基于地缘政治的军事入侵、政治干预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显现,历史上主导全球化的个别西方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的倾向。为了逃避全球性的各类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一些政党开始选择民族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的政治策略,个别国家甚至以强权政治、冷战思维示人,其共同特点是宣扬“文明的冲突”,以本民族为本位,置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于不顾。与这一过程相适应,许多地方出现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的排斥性浪潮。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经历数十年发展而国力日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选择逃避和偏安一隅,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这种责任和担当,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的眼界、胸怀和勇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胸怀天下的理念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和合,共为一家”,倡导“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把世界之事视为自己的事,将天下民众看作是自己的同胞。这些理念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智慧,而且日益成为中国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强大价值观支撑。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向世界发出的强有力的讯号: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许多重大问题唯有协商合作,才能共赢。那种以邻为壑、零和博弈式的排斥主义、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不仅注定没有出路,而且终将祸害自身。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内外种种问题的经验和理念的总结与升华,二者在理念和实践上内外融通:对内,中国各民族形成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强大政治共同体与邻为善、情系世界、怀抱天下。这种内外融通、一以贯之的做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包容精神,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追求平等的情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