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奋楫行 慨当以慷再出发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士江 发布日期:2021-03-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千年期盼、圆梦今朝!这是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脱贫攻坚战的8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等部门的领导下,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带领下,在社会各界及各教区爱心人士的支持下,进德公益基金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执行好、完成好,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创新参与脱贫攻坚,特别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进德公益基金会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持续在大病救助、饮水与水利、乡村助农发展、产业扶贫、山区助学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惠及约5万人。为众多乡亲告别苦咸水、喝上清洁水,为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为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为“直过民族”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作出了努力。

  民族地区脱贫是扶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根本。进德公益基金会始终把产业发展等作为重点,特别是把产业培育作为大事来抓。在2012年云南昭通地震援助工作中,经当地民宗干部介绍,进德公益基金会了解到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六井村苗寨的老百姓渴望在贫瘠的山地种植天麻的想法。调研评估后,该项目迅速实施,帮助该村寨100户贫困百姓实现天麻规模种植,村民从人均毛收入不足1000元达到每户收入8000元以上。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携手进德公益基金会,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在深度贫困县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扶贫工作。在中央统战部及其驻三都县干部的协助下,开展了“三个一”产业扶贫。3年多的扶贫实践不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用市场主体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进而培养新型农民,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当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几年来,在三都县贫困程度最深的拉揽村成长起一批致富带头人。他们掌握了果树栽培、田间管理、果树嫁接技术,形成了一批产业示范点;成立了一批自组织并逐渐发挥作用,如产业发展带头人协会、“同向追梦”合作社、茶叶合作社等。产业扶贫中的贵茸示范种植还获得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2019年6月召开的贵州省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与会人士为贵茸种植点赞,称该项目是“脱贫攻坚中推进的产业革命”。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针对重大疾病救助的需求,进德公益基金会积极探索紧急救助扶贫的工作模式。协调医疗机构、大病救助类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社会公众等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多平台跨界合作,为贫困大病家庭雪中送炭,8年来累计帮助800人。此外,针对白内障患者、白血病儿童、先心病儿童、乳腺癌患者等群体开展特定的救助项目。3次大规模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为云南、贵州、河北、山西、陕西的9017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不少因白内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又可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进德公益基金会还联合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为因交通事故、大病、受灾、意外等原因致贫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卡车司机及其家庭,开展精准帮扶项目——“爱领航”公益计划·卡车司机救助项目。2018年发起以来,共帮助500名卡车司机及其家庭。

  在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进德公益基金会认识到扶贫重在扶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进德公益基金会以资助少数民族贫困生为重点,通过“扶贫+扶智”的模式开展教育扶贫。8年来,持续资助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独山县高级中学、长顺县民族中学、都匀二中,云南省巧家县马树中学、巧家第三中学、迪庆州藏文中学、漾濞县平坡镇高发完小、广南县珠琳镇羊街小学等校的中小学生,以每人600元至1500元的资助标准,通过当地政府及学校向学生们发放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防止因贫辍学,受益学生达2000名。此外,还为贵州省三都县拉揽村小学等提供桌椅、电脑等设施设备,为四川省雅安山区永兴小学和雅安同记幼儿园的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助力解决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和“三留问题”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进德公益基金会将与全国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同胞一起,汲取脱贫攻坚战中的宝贵经验,为未来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系进德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中国民族报》(2021年3月2日 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