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贫困帽” 走上“致富路”
来源:新华网 温凯 达珍 发布日期:2021-03-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着力在精准识别、投入支持、聚焦重点、发展产业、增强内生动力等方面下功夫、抓落实、求突破,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

  建强党建夯实发展根基

  阿里地委、行署从2017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深化开展“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创建、“党的恩情照边疆·阿里人民心向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地区创建等。

  大力实施“双带三培养”工程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为145个村居分别选派1名包村干部、1名党组织第一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1名经济指导员,协助村居“两委”班子谋发展、保稳定、强党建、惠民生、促和谐,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提升村居“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夯实农牧区发展稳定的根基。

  抓好改革释放脱贫活力

  阿里地区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促进牧业转型升级”目标,总结推广改则县抢古村“一项改革、两个流转、三张执照”和“六个统一、四个扶持、一个确保”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改革经验。目前,抢古村牧业改革经验已推广到全地区78个行政村,实现草场、耕地流转收入307万元。

  措勤县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物流转运中心,打造门东居委会电子商务第一村,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线下体验店、展销会等平台,2016年以来累计帮助牧民群众销售产品4185万元,带动全县1120户429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创收570万元。

  札达县充分发挥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鼓励群众兴办农(牧)家乐,仅札布让作业组就发展家庭旅馆32户,每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年实现旅游创收162万元,户均增收5万余元,并成立了旅游观光运输队,购买旅游观光车6辆,年创收50万余元。

  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依托神山冈仁波齐这一独特旅游资源,以打造富裕开放、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增收明显的“集体经济第一村”为契机,成立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实现年人均增收1.22万元,让贫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摘下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做好搬迁让群众安居乐业

  阿里地委、行署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特别是生产资料处置和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合理布局安置点,科学配套后续产业,妥善处置生产资料,积极探索后续扶持帮扶机制,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2019年7月,规划搬迁的2101户7786人率先实现全部搬迁入住;3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产业项目40个,通过种植养殖、培训就业、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等多种渠道,积极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路子。

  2020年,阿里地委、行署把工作重心从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搬迁入住转移到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服务上来,全面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搬迁群众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大伙儿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2016年以来,阿里地区累计减贫6183户2315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8.7%下降到零,全地区139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7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3818元,年均增长11.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261元,超出国家现行脱贫标准6261元。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